2014年3月15日 星期六

1030315瑞芳-新拓煤礦、八分寮山、三爪子坑山

新拓煤礦位於新北市瑞芳區八分寮,日治時期由顏雲年設定礦權開採,戰後分為成德煤礦與瑞祥煤礦,成德轉為海山煤礦瑞大坑,而瑞祥則改名為新拓,由王志賢經營,開採至民國73年收坑,礦場大約在八分寮山至三爪子坑山連稜中點西側的山上,煤礦利用流籠方式往下運送,再以卡車載往瑞芳集散。

前往新拓煤礦可搭乘瑞芳社區巴士F803瑞芳火車站-四腳亭(經八分寮)公車,於八分寮站下車,但一天僅有2班,假日停駛,故以自行開車較為便利,台62萬瑞快速道路由瑞芳交流道下,右轉魚桀魚坑路,再左轉106縣道瑞平公路,至宏益玻璃停車,彎道邊的八分寮一號橋直行上山即可到達礦場。

萬壽宮外觀

萬壽宮係新拓煤礦山腳下的一間廟宇,在宏益玻璃的後方,背倚五分山,面朝八分寮山,該宮民國50年興建,民國80年重修,農曆7月18日為祭典,宮內主祀王母娘娘,副祀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太歲星君、虎爺。主殿後方另供奉虛空地母、九天玄女、觀音大士、媽祖娘娘、太陽星君、林奶夫人、陳奶夫人、中壇元帥、太陰娘娘等神祇。

萬壽宮

三奶夫人係指陳靖姑、林紗娘和李三娘,大奶或大嬤為陳靖姑,別名陳奶夫人、臨水夫人、慈濟夫人、順天聖母等,二嬤林紗娘,或稱林九娘或林夫人,三嬤李三娘為李三奶或李夫人,三人義結金蘭,赴閭山向許旌陽真人學法,得道後合稱三奶夫人或三奶派。其中陳靖姑因懷孕時動胎氣流產而死,因此臨終發願專救難產婦女。

樹公

宮內設置道士提供服務,信徒拿張鐵板凳,坐在大殿中便開始收驚,宮外的右前方有棵大樹,板根相當粗厚,亦擺設香爐接受信徒的膜拜。經向一名廟方人員請教,確認此地曾有礦場經營,只不過收坑多年,現已找不到任何遺跡。

新拓煤礦舊坑口過明伏橋的建築物後方已滅失

還未正式上山前,先至宏益玻璃正門口左斜對面的人家打聽,山水餐廳的老闆指出,新拓煤礦的舊坑口在明伏橋前方附近,後來興建二層樓的民宅便填平,大約在民宅後方,現況為養殖魚池,民宅旁是一間承租的工廠,年輕工人未見過礦坑,倒是指出溪流的上游處曾見過運礦的鐵軌。

八分寮山上的機槍堡

明伏橋附近搜尋無結果,續往上游的另一座橋樑探索,此區域有二、三戶民宅,後方為八分寮山的登山口,一條野溪從民宅側邊穿過,附近安置許多的蜂巢,稍微研究一下路線後,決定先登八分寮山再沿稜尋找。斜坡一路往上,接近八分寮山頂時,發現一座圓形機槍陣地,利用當地盛產的石材砌牆作為防禦工事,最上方則堆成機槍的射口。

射口

此機槍堡據稱是光緒11年(1885)清法戰爭時,法軍進攻基隆,當時由周印所領導的抗法義勇鄉民所留下的防禦工事。周印,字玉謙,鄉民稱為「周印頭」,暖暖人,家境富有,為人豪爽,被推舉為鄉總理,光緒甲申,法艦犯基,周印為保衛桑梓,慨然起義師,自募鄉勇一支,籌餉可供三月,投劉軍門,與法軍戰於獅球嶺,椎牛饗士,登陴抗敵,身先士卒,眾皆效命,賞戴藍頂花翎,以守備銜用,調淡水協防,及中法和議成,解甲歸里,不久後便往生。

八分寮山稜線

機槍堡周圍已長滿樹木,但從樹隙間還是可以透見山下魚桀魚坑與瑞芳方面的動靜,該地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再向前行數十公尺便抵達八分寮山,樹林的空地中央埋設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基石,海拔322公尺。此山地勢北低南高,往北下坡至萬壽山,往南上坡至三爪子坑山。
八分寮山
抵達山頂已12點,休息一陣子後向南啟程,雖是上坡稜線路段,但坡度不甚陡,偶有高低起伏,對體力並無太大負荷,沿途一直在注意是否有往右的岔路,來到礦場水平距離約1、2百公尺處,右側為等高線密集的峭壁,無路可下,循稜續向前行,距離愈來愈遠,大致可確認稜線上並無直達的山徑。

八分寮山至三爪子坑山間鞍部岔路口

約莫半小時後來到鞍部岔路口,藍天隊指標顯示左側越嶺往瑞芳車站,右側往八分寮頂山、八分寮一號橋,或越嶺出三峰煤礦坑口、75K萬善堂,直行則通往三爪子坑山。此段稱為八分寮古道,早期瑞平公路未開通前,為瑞芳往來平溪十分寮必經之路。

林投迎賓門

先取直行往三爪子坑山,登上山頭後再遇岔路,右往烏塗窟山、獅子嘴奇岩,左下往三爪子坑,此時已可大致看清山勢,不過兩山之間還隔一座小山頭,其外觀岩石裸露,另一側滿是林投,幸好這段路已被清理過,可安全通行。

三爪子坑山三角點

三爪子坑山海拔536公尺,三等三角點基石編號六七九號,山頂為堅硬的岩石所形成,表土淺,大多生長低矮的草本植物,沒有樹木阻擋,山頂視野極佳,北面深澳海邊,東側三貂嶺大崙、大粗坑,西向為五分山、基隆市區,南方為猴硐、獅子嘴奇岩。

大粗坑

山上的風很大,雖然豔陽高照,卻還是帶點涼意,山腳下為基隆河,繞著三爪子坑山的裙擺蜿蜒,宜蘭線鐵路也是循著同樣的路線,鑿山洞架橋樑,一列普悠瑪急駛而過,遠望如同火柴盒般大小,一下子鑽進山裡消失,不一會兒又再冒出頭來。

水源地

休息半個鐘頭,原路折返至鞍部,循著藍天的指標下山,中途遇到今日首見的3位山友,其中一對老夫婦年過七旬,精神矍鑠,他們由平溪越嶺五分山,打算至瑞芳,老太太一馬當先,體力驚人,未顯疲態。

石臼

山腰處是一片平坦的台地,鄰近溪流取水便利,曾有聚落在此活動,山地耕種面積小,推測可能是新拓煤礦的礦工家庭,不過現今已全數遷出,林間散落著舊石厝建材、瓶罐、石臼等物品器具。

百年竹柏(山杉)

聚落中間有棵百年竹柏,樹幹直立高十餘公尺,因其葉脈平行似竹葉而稱竹柏,材質似杉木,故有山杉之稱,常被用來當成景觀樹或行道樹種。直行後不久遇岔路,左往五分山,取右側至八分寮頂山。

八分寮頂山

下坡路有一小段路為峭壁,沿石壁側邊鋪設石階,不久後抵達八分寮頂山,山頂區域地勢平坦,若不是中央有顆鑛務課第1125號基石,幾乎無法確認此為山頂,該地海拔310公尺,周邊受樹林遮蔽,視野不佳。

溪瀑

溪流水量隨著海拔高度的降低漸漸變得豐沛,沿途一直在搜尋右偏的岔路,然而從舊厝地附近越溪到左岸後,便與座標上的新拓煤礦漸行漸遠,來到一處溪瀑旁暫歇,掬水洗臉,清潔身上的髒污以及雨鞋的泥土,該是打道回府的時刻。

產業道路盡頭石厝

山徑的盡頭有間石厝,緊接著便是產業道路。回到八分寮一號橋時已是下午3點,雖然收了三個山頭的基點,應該心滿意足才是,但是未找到新拓煤礦,感覺像是白跑一趟,回想起來應該在鞍部越嶺下坡路中途便向右切,或許還有些機會,坐在橋頭邊,再回頭望向八分寮的谷地,心裡不免有些遺憾。

八分寮一號橋

突然間發現這一片谷地似乎特別的平,八分寮山的主稜旁還有一顆略矮的山頭,猜想或許就是在那個地方,眼看天色將暗,先往前探一小段路,作為下回探勘的參考。前方的水泥地面上有兩道鐵柵門軌道,可能是的礦場大門,雜草間的小徑愈走愈窄,到溪畔後已無路可行。

新拓煤礦的大門,礦場在左前方的山頭

地面距溪床約一層樓高,依附著雜草和小樹幹,小心翼翼下至溪底,溪水清澈,水深及膝,踏過溪石至對岸,朝下游走十多公尺,隱約從葉隙間看到兩根長條狀的物體橫跨溪床,靠近之後才發現竟是橋樑的鐵柱。

鐵橋

鐵橋對面的空地已被墊高將近2公尺,無怪乎方才經過時未發現下方的橋體,鐵橋的後方則是儲煤櫃,底下的空間可停放一輛卡車,開口正對鐵橋,兩側牆面以石頭磚砌成,新拓所開採的煤礦係由山上運至此地後,再經由卡車載往瑞芳車站集散。
儲煤櫃
儲煤櫃上方鋼筋水泥建築約三層樓高,僅有樑柱卻無牆面,為輸送煤炭的流籠架,挑高的建築可能是為了避開山區起伏的地形,依附儲煤櫃的樹木技幹爬滿牆面,主幹向上伸展的高度已超過流籠架,豐茂的樹冠將建築物完美的偽裝成樹林的一部分。

流籠架

沿著流籠架直線延伸,溪流的右岸似乎有條低矮雜草的小徑,心中一再告誡該回頭,不然可能會摸黑下山,但卻又忍不住好奇心的驅使,往上走了一小段,愈走路線愈清晰,是條筆直的斜坡道,遇山阻隔則鑿石開路,前半段大致平穩順暢。

往礦場的流籠路

筆直的路線最終不免與八分寮溪的支流相遇,越溪後的路徑變得模糊不清,而且山勢極為陡峭,邊找路邊開路,漸覺得力不從心,早餐只吃顆三明治,之後便未再進食,飲水也僅剩下一點點,走沒幾步路便要停下來大口喘氣,最後翻上一處平緩的小空地休息。

礦場建築基座

等待體力回復後,打算繼續攻頂,發現這處空地還不小,地上似有柏油的痕跡,往左側走數公尺,出現一處長方形的建築基地,上方的建築物已經毀壞消失,不過地基還在,四個角落都還有方形的水泥柱,以及殘存的水泥板,往前來到山壁旁,終於找到新拓煤礦的坑口。

新拓煤礦平水坑口

坑口外部風化情形嚴重,不少石塊崩落,山壁表面摸起來溼軟,長滿許多的蕨類植物,坑道內部為水平坑,地面積水因外部土石阻塞無法排出,形成一大灘的爛泥,中間區域特別的軟,踩下去後差點深陷泥沼。

坑內情景

坑道僅保留約十多公尺,內部則已崩塌,聽老礦工們提起過,礦場封坑停採後,通常會將坑道炸毀,以避免有人誤闖而發生危險。坑道內未見到蝙蝠棲息,可能是坑道太短無法棲身,撥開地面石塊覆蓋的區塊,地面還殘留著一條鏽蝕嚴重的鐵軌。

坑內已崩塌

新拓煤礦礦區號碼礦業字第102號,台濟採字第2444號,礦區面積167公頃25公畝37公厘,同一片廣大的礦區尚有海山煤礦的瑞大礦業,不過兩礦場相隔遙遠,瑞平公路從八分寮山與五分山中間的溪谷開闢,新拓在東南方靠八分寮山,而瑞大在西北方,為五分山的餘脈。

五分山

礦業字第102號礦區對照為日治時期的礦區號碼1027號,明治43年(1910)8月由顏雲年設定礦權,礦區面積175,882坪,包括傑魚坑庄、八份寮、滴水坑頂坪、尫子上天等地區域,大正3年(1914)礦區面積增為269,387坪。

礦車旁邊的鐵架

大正年間礦字1027號與另一塊顏雲年所有礦字805號礦區的煤礦產量併計如下:
年度產量
大正3年1,737,000斤
大正4年1,774,500斤
大正5年1,557,400斤
大正6年1,765,900斤
大正7年2,2653,500斤

礙子

大正7年(1918)3月顏雲年與三井財團共同成立基隆炭礦株式會社,原礦字1027號與805號合併,保留1027號,面積增為723,727坪,鑛權人變更為基隆炭礦株式會社,鑛山名稱為頂坪炭坑,鑛山名稱一直沿用至昭和2年(1927)為止。

鋼纜

基隆炭礦株式會社創立時資本額250萬圓,昭和17年時增加為7百萬圓,當時取締役會長(董事長)森本光太郎,常務取締役(常務董事)渡邊武、神谷春雄、顏欽賢,取締役(董事)宮崎猛、芳川德潤(顏德潤)、立川滄海(顏滄海)、池部龍生、武島節夫,監查役顏德修、山本定次,相談役(顧問)牧田環。幹部社員經理主任小林慶作,鑛務主任池部龍生,鑛務主任補佐瀧口保。

新拓煤礦斜坑口

河野俊雄係日本廣島縣人,生於明治20年(1887)7月9日,為河野市郎二的長男,明治44年神戶高商畢業,曾任日本アルミニユーム株式會社花蓮港工場臨時建設事務所副長兼事務課長、大阪市サン火災、三井礦山砂川礦業所事務主任、基隆炭礦取締、基隆炭礦業所次長、基隆輕鐵監查、日本アルミニユーム株式會社會計課長兼業務課長、臺北州基隆市協議會員等職務。

已崩塌的坑口變成隧道

這處平台的最右側還有一個坑口,原本應該是新拓煤礦的本斜坑,開坑位置較靠近山上,礦場在坑口上方後側覆蓋藍色帆布,前方亦有鐵條加蓋的防護措施,避免雨水侵蝕,不過因為岩石風化的關係,上方土石大範圍的崩塌,將斜坑口掩埋,坑道反而變成隧道,可以直視山後的情景。

疑似下山路

山後似有一條便道,應該是可以接回往八分寮頂山的山徑,原本打算經由此路回到越嶺山徑,然而路卻愈走愈窄,而且是位在山陰面,缺少陽光照射的森林感覺黑的特別快,這條路並沒有想像中的清晰,最後消失在林間,只好緊急折返,取原路下山。
流籠頭
根據民國47年礦區記載揭示,該礦礦區號碼102號,採礦執照台濟採字第13號,礦區面積254公頃61公畝9公厘,礦場包括瑞祥煤礦、成德煤礦,礦權人臺灣工礦公司、高文秀、褚鴻禧、屈祥麟等人。民國50年成德煤礦自102礦區分離成為2184礦區,面積87公頃31公畝89公厘,台濟採字2182號,礦權人許來,即後來的海山煤礦瑞大礦業所,原102礦區則僅存瑞祥煤礦。

半山腰一處被掩埋的坑口

瑞祥煤礦民國35年向工礦公司承包開採,民國46年屈祥麟與褚鴻禧合作經營,民國48年工礦公司礦權讓渡由屈祥麟承受,民國49年執照號碼變為台濟採字第2181號,面積167公頃25公畝37公厘,民國50年12月間該礦再度移讓與王志賢經營,執照變為台濟採字第2444號,其經理王清林,礦長王振勲。王志賢另經營南港地區的南大煤礦。

另一座坑口

斜坑口附近有2根高大的木柱,係流籠頭的支架,繞一小段路順著流籠運送的路線下山,經過一番波折,竟然下山跟上山走的是不一樣的路,不過這倒也有另外的發現,在底下的一處平台又找到兩個坑口,一個已被掩埋,另一個則挖了數十公尺後便停止,裡頭空氣混濁,蹲姿走進去結果腳抽筋,差點出不來。平台外頭還殘存著一些石厝建築或駁坎。

坑內情景

新拓煤礦股份有限公司民國54年1月20日核准設立,資本總額75萬元,公司所在地臺北市中山區吉林路315巷8號,登記營利項目為煤炭之採掘運銷業務、前項附屬業務之經營。礦場收坑結束營業後,臺北市商業處於102年5月13日北市商二字第10230281600號函命令解散,102年12月6日府產業商字第10231148300號廢止公司登記,最後登記之監察人王陳寶月、經理人王振勳。

儲水櫃

新拓煤礦煤層屬下部系統,開採本層,厚度0.33公尺,下層厚度0.28公尺,均頗有變化。煤種強粘結原料煤,該礦有主斜坑一坑,礦場至瑞芳車站4公里使用卡車。產量民國52年635公噸,民國53年5,320公噸,自民國40年開採,至民國73年收坑,中休2年,開採32年期間,總產量229,383公噸,年平均7,168公噸。

回歸原始的礦場

最後終於找到礦場,期間數度想要折返,感覺似乎被一種不知名的牽引著,引導找出山下的坑口,或許是心誠則靈吧!藍天隊所指的三峰煤礦坑口在往五分山的岔路上,留待下次再繼續探訪。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1030315瑞芳-新拓煤礦、八分寮山、三爪子坑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