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4日 星期六

1030614內湖-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新福煤礦、鯉魚山、圓覺瀑布

新福煤礦位於台北市內湖區鯉魚山的山腳下,鄰近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該礦由陳清標經營,開採至民國56年即收坑。大溝溪發源於白石湖山,由北往南流,經由圓覺瀑布最後注入大湖公園。

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可搭乘捷運文湖線於大湖公園站下車,從大湖山莊街進入直行經大湖國小後,便抵達園區入口。公車則有278、284、287、617、620、630等多條路線經過,相當方便。

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入口

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源起為內湖大湖山莊地區曾在民國86年8月18日溫妮颱風及民國90年9月17日納莉颱風期間,因上游超大降雨,大量山洪造成下游無法宣洩而淹水,因而規劃利用地形興建調洪池,以解決當地水患問題。

調洪池

入口處看不到大溪溝的蹤影,但爬過調洪池的土坡後,一大片綠油油的草皮映入眼簾,心情也隨之變得開闊,底下大溪溝蜿蜒流經其中,溪中魚蝦生態豐富,溪畔建置步道,僅比水面略高,隨時可躍入溪中戲水。

溪側步道

大溝溪發源於海拔485公尺的白石湖山,經過圓覺瀑布後,由大湖山莊街的箱涵下水道匯入大湖公園,流域長約3,500公尺,集水面積340公頃,平時水量不大,流速緩,看似易輕近的溪溝,大雨過後竟也會變成噬人的猛獸。

觀景橋

下游溪水平緩,沿途皆無樹木可遮蔭,夏日豔陽直曬,大小汗珠不停由身上各個毛孔冒出,愈往上游走去,河床石塊漸漸變大,落差較大的地方可見小溪瀑,河道中間的這座觀景橋造型相當特殊,橋上搭建遮雨棚,過此橋後便開始進入有林蔭的山徑,在橋上聽蟬觀瀑休息,好不愜意。

碧湖步道

碧湖步道原本計畫開闢為台北市內湖區32號計畫道路,用以連接內湖路3段60巷12弄與大湖街131巷,全長1,327公尺,後來經過環境調查,發現此地有相當豐富之動植物資源,因此最後決定規劃為生態景觀步道,以減少對環境的衝擊。

新福煤礦

新福煤礦係今日最主要的目的地,該礦早於民國56年即收坑,坑口已被掩埋,可能是配合大溝溪整治,以及親山週邊步道的修築,新福煤礦舊址也經過重新整修煥然一新,吸引不少遊客到訪。

新福本坑

重新整修過的坑口以紅磚砌成,外觀雄偉,坑口兩端可通視,似乎與不太像是礦坑,反而成了隧道,無斜坡的這一面入口,可能是為了讓遊客方便參觀才打通的。

坑木意象裝飾

隧道內中間設置由相思木仿坑內支撐的裝飾,相思木分布極廣,材質堅韌耐潮,常被用於坑內岩磐支撐之用,由於其不易斷裂的特性,當岩磐即將塌陷之際,受擠壓之相思木會發先出啪啪的聲響,此時礦工就必需趕在相思木斷裂前爭取時間逃命。

礦車軌道

新福煤礦礦區號碼礦業字第1813號,執照臺濟採字第2484號,礦區面積43公頃33公畝13公厘,民國47年10月經濟部准發給採礦礦執照,民國49年10月開工,民國50年10月組織新福煤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清標,公司於收坑後民國58年解散。

捲揚機往坑口方向

煤層下部系統,中層厚度0.55公尺,本層厚度0.5公尺,煤種中粘結原料煤。該礦有主斜坑一坑,降煤以卡車運往6公里外的松山車站集散,產量民國51年6,359公噸,民國52年8,742公噸,民國53年19,699公噸。民國50年開採,民國56年收坑,開採7年期間,總產量71,930公噸,年平均10,275公噸。

俯視角度

坑道的另一頭鋪設鐵軌,並擺放幾部礦車,內置黑色的礦渣,頗有復古的風情,其斜坑口原本應是位於斜坡的這一面,至於捲揚機的位置大概在斜坡之上涼亭後方的樹林裡,涼亭的後方接上碧湖步道。

葉氏祖廟

葉氏祖廟位於新福煤礦旁,廟宇背倚鯉魚山,正面中點剛好為鯉魚山的最高點,其為私人之宗廟未對外開放,內部奉祀葉氏始祖諸梁公暨夫人神座,春秋時楚國令尹沈諸梁,因平亂有功,受封於今河南省葉縣南方30里的葉邑,號葉公,其子孫遂以邑為氏,姓葉,堂號南陽郡。

葉氏祖廟

葉姓先祖約在清康熙、乾隆年間抵台拓墾,族人開枝散葉遍及全台,大正2年(1913)熱心的宗人倡議建宗祠,以示溯本追源,慎終思遠。由葉氏宗人捐今台北市五常街的田地建祠,各地宗人熱心捐獻響應,大正3年破土,大正8年峻工,稱為葉氏祖廟。

親水步道

昭和13年(1938)5月時因年久失修而重建,同年10月完工,在葉氏祖廟附近的草叢內,還可見到當年改修記念的石燈籠,由於台北都市發展快速,舊祠位於鬧區失去往日幽靜,因此後來購得現址6千多坪土地,民國57年奠基興建,剛好是新福收坑沒多久的事,民國65年11月15日,奉請始祖及歷代族賢遷移升座。

鯉魚山小人國步道

通往鯉魚山的步道從葉氏祖廟右側進入,沿著大溝溪的右岸開闢,步道內有林蔭蔽日,另有清涼的溪水降溫,步道中間有岔路,直行至圓覺瀑布,左上則通往鯉魚山,可規劃為環狀步道,先取登山後賞瀑。

小人國造景

登山步道沿途有許多的小人國造景,導引牌指出此為退休劉洋正老先生在整理山徑環境時,突發其想在步道旁將各種造型的岩石漆上顏色,打造出包含各知名景點的小人國景緻,約有50件作品。

謝公屐

在小人國的前後設置一雙巨人鞋,與小人國作一結合。巨人鞋設計用來當成休憩的座椅,此鞋造型被稱為謝公屐,係取自南朝宋詩人謝靈運,平素喜遊山陟嶺,他特製一種前後齒可裝卸的木屐,上山可去其前齒,下山則去其後齒,可能是最古早的登山鞋。

鯉魚山左頭右尾

鯉魚山顧名思義應是山形似鯉魚的山,不過從南往北瞧尤其是在葉氏祖廟前,僅看到突起的尖山,完全和鯉魚無法聯想在一起,唯有繞到圓覺寺的位置,由北往南隔著山谷遠眺,整個魚身的形狀才能突顯,魚頭略高朝東,魚尾較低朝西,相當傳神。

鯉魚山頂

鯉魚山山頂有座涼亭,然而其三角點不在涼亭旁,而是在快抵達涼亭前從左側的小徑上切,山頂海拔223公尺,上頭有顆四等三角點,頂上為裸露的岩石,四週展望良好。

鯉魚山登山口

忠勇山、鯉魚山及圓覺尖山合稱為內湖三尖,忠勇山海拔高度325公尺最高,圓覺尖山290公尺次之,均屬五指山的支稜,鯉魚山沿稜下山後,出口接碧山路,此處為兩山之間的鞍部,左側有階梯可上碧山巖,右側直行往圓覺禪寺。

碧山巖

碧山巖建於忠勇山的半山腰,快接近山頂,主祀開漳聖王陳元光將軍,開基祖廟石室為清乾隆16年(1751)年建築,供奉三塊由開漳聖王及兩位隨從化身的神石,為漳州人信仰的主要廟宇,現今看到的主建築為民國65年所建。

圓覺禪寺

圓覺尖山下的寺廟為圓覺禪寺,創建於大正13年,奉祀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和藥師佛。據說建寺前曾先在大雄寶殿中心點挖一個地洞,埋入一塊30公分正方的紅布,12條紅色棉線和12個染紅色的生鮮雞蛋,放一個月再取出,雞蛋完好無變質,認為是吉地才建寺。其開山住持達淨法師,俗名廖守加,原為碧山巖的住持。

圓覺瀑布

圓覺瀑布係以圓覺寺為名之瀑布,位置在圓覺寺下方的大溝溪上游,步道口位於圓覺寺廟旁,一路皆為下坡,溪谷設有兩座傘狀觀景涼亭,瀑布大致可分為兩層,上層為一完整岩壁,溪水分兩股下切,下層溪床上巨石散布,瀑水平鋪包覆巨石傾洩而下,前幾日皆有降雨,水量頗豐,讓瀑布更顯壯觀。

圓覺瀑布上緣

瀑步下方的步道最後接回葉氏宗祠,全程約2-3小時可走完,除鯉魚山上坡略需耗費較大體力外,其餘路段則輕鬆好走,很少看到有如此交通便捷,可輕易接觸山林溪瀑的路線,值得推薦。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1030614內湖-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新福煤礦、鯉魚山、圓覺瀑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