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三煤礦礦場位於宜蘭線猴硐火車站以西地區,車站外之選煤廠及基隆河兩岸之相關礦場建築,現已規劃為猴硐煤礦博物園區,瑞三本鑛、復興鑛及猴硐坑坑口距車站較近,一通坑在烏塗窟山山腰處,需爬一段山路才能到達。
瑞三煤礦與猴硐車站
雖然最近汽油降價,不過因為阮囊羞澀,出遊改搭火車,到猴硐的遊客很多,區間車上擠一大堆人,到站後魚貫下車,只剩下零星的旅客,繼續乘坐開往宜蘭方向。直到人潮漸漸散去後,才慢慢走出車站,待會要走的這一條路,應該不會有人同行,心裡這麼想著。
瑞三本鑛
沿途民宅只要有貓的地方,便有人停下來拍照逗弄,來到石砌的瑞三本鑛坑口前,深褐色苔蘚的石牆,褪色的金漆題字,歷盡蒼桑,卻沒有半個人停留。對照一下手邊的地圖,一通坑大約在本鑛坑口正後方的山上,從坑內的話應該不到半小時便可以從本鑛走到一通坑,然而坑口鐵門深鎖,只能遙望神遊。
工寮
續行來到紅磚工寮,柴寮古道便是由工寮旁穿越鐵道下方涵洞的小徑進入,原可開車直達一通坑,不過部分路段已毀壞,車道蜿蜒而上,登山步道則取直線鋪設石階,斜坡路段平緩,又有綠樹遮蔭,即便是炎夏,也是條清爽宜人的森呼吸步道。
石厝
瑞三煤礦礦區號碼礦業字第162、185、195、1050號,其中又以礦業字第162號猴硐坑最早開採,面積30公頃6公畝84公厘,日治時期原礦字第150號,明治31年(1898)2月18日即設立礦權,即日人治台後第3年,明治33年礦場面積90,080坪,鑛業人臺灣興業合資會社長佐藤里治。
翻車台建築
鑛業人明治37年至大正13年淺野總一郎,大正14年以後為基隆炭礦株式會社,昭和4年至昭和8年代理人河野俊雄,鑛山名大正9年至大正12年猴硐炭坑,昭和3年至昭和6年四腳亭九、十、十五坑,昭和7年至昭和10年瑞芳三坑同分坑,昭和11年瑞芳三坑同分坑、武丹坑、東和新斜坑,昭和12年瑞芳三坑同七分坑、武丹坑、東和新斜坑、猴硐坑,昭和13年至昭和17年瑞芳三坑。
年度 | 產量 | 鑛山名 | 鑛業人 |
明治33年 | 臺灣興業合資會社長佐藤里治 | ||
明治37年 | 淺野總一郎 | ||
大正元年 | 淺野總一郎 | ||
大正3年 | 3,403,500斤 | 淺野總一郎 | |
大正4年 | 2,330,300斤 | 淺野總一郎 | |
大正5年 | 淺野總一郎 | ||
大正6年 | 淺野總一郎 | ||
大正7年 | 淺野總一郎 | ||
大正8年 | 下半年884號合併稼行 | 淺野總一郎 | |
大正9年 | 猴硐炭坑 | 淺野總一郎 | |
大正10年 | 800號合併稼行 | 猴硐炭坑 | 淺野總一郎 |
大正11年 | 800號合併稼行 | 猴硐炭坑 | 淺野總一郎 |
大正12年 | 800號合併稼行 | 猴硐炭坑 | 淺野總一郎 |
大正13年 | 800號合併稼行 | 淺野總一郎 | |
大正14年 | 800號合併稼行 | 基隆炭礦株式會社 | |
昭和元年 | 401,481,100斤 | 基隆炭礦株式會社 | |
昭和2年 | 430,287,998斤 | 基隆炭礦株式會社 | |
昭和3年 | 361,227,479斤 | 四腳亭九、十、十五坑 | 基隆炭礦株式會社 |
昭和4年 | 260,661,219斤 | 四腳亭九、十、十五坑 | 基隆炭礦株式會社代理人河野俊雄 |
昭和5年 | 247,332,851斤 | 四腳亭九、十、十五坑 | 基隆炭礦株式會社代理人河野俊雄 |
昭和6年 | 213,632,161斤 | 四腳亭九、十、十五坑 | 基隆炭礦株式會社代理人河野俊雄 |
昭和7年 | 125,141瓲 | 瑞芳三坑同分坑 | 基隆炭礦株式會社代理人河野俊雄 |
昭和8年 | 107,078瓲 | 瑞芳三坑同分坑 | 基隆炭礦株式會社代理人河野俊雄 |
昭和9年 | 92,039瓲 | 瑞芳三坑同分坑 | 基隆炭礦株式會社 |
昭和10年 | 116,760瓲 | 瑞芳三坑同分坑 | 基隆炭礦株式會社 |
昭和11年 | 130,891瓲 | 瑞芳三坑同分坑、武丹坑、東和新斜坑 | 基隆炭礦株式會社 |
昭和12年 | 瑞芳三坑同七分坑、武丹坑、東和新斜坑、猴硐坑 | 基隆炭礦株式會社 | |
昭和13年 | 瑞芳三坑 | 基隆炭礦株式會社 | |
昭和14年 | 瑞芳三坑 | 基隆炭礦株式會社 | |
昭和15年 | 瑞芳三坑 | 基隆炭礦株式會社 | |
昭和16年 | 瑞芳三坑 | 基隆炭礦株式會社 | |
昭和17年 | 瑞芳三坑 | 基隆炭礦株式會社 |
翻車台
步行約莫20分鐘左右便抵達一通坑,遺址在古道旁的樹林裡,礦車及相關建築被樹欉及藤蔓包覆,變成非常好的偽裝,先在樹林內搜索好一陣子,最初踼到一小截鐵軌,循線找到變成黑色鐵屑的礦車殘骸,進到樹林深處則發現一棟鋼筋混凝土磚造建築物,裡頭用以傾倒土石的翻車台尚完整保存。
廢棄礦車
一通坑與瑞三本礦一斜坑連通,其作用在於提供坑內作業對流通風,另外也負責將坑內採掘煤礦產生的廢土,運往山上傾倒。煤礦較輕,載運煤礦的礦車多是木製,較為輕便,捲揚機一次可以捲十多輛,至於礦碴為土石較重,傾倒廢棄礦碴的礦車多以鐵製,較為堅固方能承載,由於重量較重,捲揚機每次僅能拖不到十部車,此地所見之廢棄礦車,大多為鐵製。
通往一通坑軌道
瑞三煤礦其他礦區為礦業字第185號,範圍平溪鄉十分寮、瑞芳鎮三爪子,礦區面積541公頃19公畝17公厘,原礦字第3314號,昭和17年7月由基隆炭礦株式會社設權,面積1,598,088坪。礦業字第192號,範圍平溪鄉十分寮、瑞芳鎮三爪子,面積355公頃36公畝51公厘,原礦字第3163號,昭和15年10月由基隆炭礦株式會社設權,面積1,122,186坪。礦業字第1050號,面積926公頃20公畝51公厘。
軌道
淺野總一郎係淺野水泥的創辦人,被稱為水泥大王,嘉永元年(1848)3月10日生於日本越中國氷見郡藪田村(今富山縣氷見市),醫生淺野泰順的長子,幼名泰治郎。父親高齡時生下泰治郎,泰治郎因太年輕無法繼承家業,醫業便由長女婿繼承,嘉永6年(1854)成為冰見町醫師宮崎南禎的養子,江戶末期海運業發達,但養父母嚴格的教育,期待他朝學問增進,剝奪總一郎對從商的嚮往。
一通坑前方
文久元年(1861)淺野自養父家返回,14歲淺野奮起從商,但經營始終不順遂,最初釀造醬油但受挫於資金無法持續,16歲時販售稻米,又遇上天災。慶應2年(1866)入贅於冰見郡大野村豪農鎌仲惣右衛門的長女,改名為惣一郎,在岳父支持下,賣起榻榻米,受到物價高漲和天災影響,血本無歸且離婚收場。
一通坑坑口
之後借錢開店,隨著商品販售增加,貸款也加重,收入大半用來支付利息,明治4年(1871)事業失敗,無法償還高利貸,晚上便離開故鄉逃到東京。明治維新時期的混亂,農漁村不安定的經濟環境,使得商品販售經常有去無回。數次生意失敗,身無分文的淺野,在同鄉借宿的主人家建議下,賣起1杯1錢的涼糖水,開始冷飲屋的生意,生活逐漸改善。
一通坑
當季節變化時,淺野開設竹皮包裝食物的店鋪,竹皮是先前在千葉的姐姐供應。冬天需要便宜的薪炭,從神奈川購入。隨著貿易的延伸,運輸船對煤的需求增加,發展初期,在橫濱拓展商務。離開家鄉3年,擔心家鄉債權人來討債,借用「大塚屋」大熊良三的名字來從事商業活動。
明治8年(1875)橫濱瓦斯局深為處理能源製造過程中,產生廢棄物焦炭(當時還不知如何應用)的問題所困擾,淺野認識一位官營的深川水泥製造所的技師,對於焦炭的利用頗有研究,水泥製作時可將焦炭當成煤炭的替代品來燃燒。於是淺野從瓦斯局買來便宜焦炭,再賣給水泥製造所。
石砌坑道
明治13年(1880)官營事業開始民營化,淺野注意到官方水泥製造所,經向對於官方有影響力的涉澤諮詢後,幫忙遊說工部省,明治16年無償貸款買下工場,改變無效率的官方經營管理。明治17年(1884)淺野觀察到,水泥的需求將隨著皇居、港口及鐵道的興建的增加。
蚰蜒
明治31年(1898)工場引進安田財閥安田善次郎的財政支援,成立淺野水泥合資會社,事業開始急速成長。明治26年改名為總一郎,國營事業取得後淺野將目標轉向煤礦。西南戰爭時,政府進行兵員運送,徵用民間的汽船,九州煤炭輸送斷絕,使得價格高漲。三池炭鑛在激烈競爭下,落入三井手中,由於今後工業發展需求增加,東京近郊的開採有利於運送,淺野於明治16年(1883)成立磐城炭鑛會社。
坑內情景
此外,煤礦海上運輸受到日本郵船壟斷,價格高昂,因此淺野自己建立海運會社淺野回漕店。清日戰爭獲勝後,著眼於海外貿易利益,明治29年(1896)成立東洋汽船。日俄戰爭時,船隻徵用,為對抗其他公司,向三菱造船所訂購3艘巨船,但戰後衰退,使東洋汽船經營陷入困難。
淺野到歐洲訪問參觀港灣設施,觀察到巨大汽船停靠碼頭,貨車直接開到船內。橫濱港進出口增加,消費地東京的運輸路線岌岌可危。東京灣的築港計畫在受制於長年財政及政治問題無法施工,運輸船常在羽田的淺水水域失事,於是淺野自行發起築港計畫,明治41年神奈川縣廳提供鶴見川崎間海岸150萬坪工業用的填海地。
捲揚機房
明治45年成立鶴見埋立組合,大正2年獲得許可,填海事業在昭和3年(1928)完成,所填之地成立淺野水泥川崎工場、淺野造船所、日本鋼管等淺野系企業,另有旭硝子、石川島造船所、芝浦製作所、富士電機等進駐,工業用地所需之電力供給、水源及鐵路相關機能完善,形成京濱工業地帶,淺野因而被譽為日本臨海工業地帶開發之父。
捲揚機
昭和5年(1930)赴歐美事業考察,在柏林發病返國,經診斷為食道癌,在大磯別墅療養期間,仍繼續工作發出指令給員工,該年11月9日往生,享年82歲,長眠於橫濱市鶴見總持寺。淺野水泥在高雄設有工場,即後來的台泥高雄廠,另外在瑞芳經營猴硐炭坑,之後礦權移轉給基隆炭礦株式會社,它是由顏雲年與三井合名株式會社於大正7年所共同合資成立。
變電箱
瑞三煤礦創辦人李建興,字紹唐,一通坑旁的落款即是李紹唐。大正5年開始從事礦業,最初受僱於猴硐福興炭礦公司任書記一職,隔年公司改組並參股,後來基隆炭礦株社會社統購礦權後,福興因而解散,轉為三井包商。三井將諸坑聯合劃為三個區域,全數委由包商包採,李建興即是其一。
山頂岔路
離開一通坑後,繼續順著柴寮古道上行,原本應有岔路,一條往左直攻獅子嘴奇岩,但路線不明,主線為往右至烏塗窟山,後半段轉為較窄小的登山路徑,遇溪搭橋,遇坡鋪木階,山谷內零星散布一兩戶民宅,另有廢棄的溫室,最初抬頭仰望一道高聳有如屏風的山勢,一步一腳印,不知不覺中便登上稜線鞍部岔路口。
烏塗窟山
稍微休息喘口氣,繼續上路,登上烏塗窟山,海拔高度427公尺,土地調查局圖根點一顆,烏塗窟係早年先民拓墾時,該區因富含煤礦資源,挖出的泥土都是黑的,故名烏塗窟。山頂周邊長滿雜草,視野受到限制。坐在枯木上,整理在一通坑內摔倒留下的傷口,雖然已經止血,感覺仍隱隱作痛。
獅子嘴奇岩
獅子嘴奇岩距烏塗窟山約15分鐘的路程,沿途從葉隙間觀察獅子嘴奇岩,山勢一面為峭壁,岩壁間有條內凹的槽線,大概便是獅子嘴,另一面長滿綠樹的斜坡,則像是獅子的鬃毛,只可惜頭形不像,所以才稱為獅子嘴,不然便改可稱獅頭山了。山頂海拔400公尺,無任何基石,視野開闊。
周邊山勢
極目四望,綠色大地,基隆河與宜蘭線鐵路從中間穿越,猴硐車站周邊是唯一開發的地方,除了地上的景緻,地面下的世界也不遑多讓,廣闊的區域底下為瑞三煤礦的礦區,基隆河右岸為猴硐坑及復興坑,基隆河左岸則是本鑛,開採深度達海平面下300公尺附近水準。
瑞三煤礦捨石山
瑞三早期係顏雲年與木村久太郎合辦開採之久年二坑,旨在提供金瓜石九份地方所需燃料,不久雲泉商會開大粗坑。基隆炭礦株式會社成立後併入,瑞芳車站附近的礦場為瑞芳一坑,瑞芳柑坪里附近為瑞芳二坑,後改稱為懷山煤礦,猴硐坑併入後稱為瑞芳三坑,主要礦區為基隆河東岸背斜部分。
乾瀑
昭和9年(1934)資方認為猴硐本層煤層經長期開採已面臨枯竭,另開下層,但耗資甚鉅並無把握,便決定將礦權及設備出售,但乏人問津,廢棄又覺得可惜,便徵詢李建興的意見,以租賃方式讓李建興承接經營,李建興認為條件並不苛刻,繼續開採仍有希望,便於同年7月1日成立公司承接,此為瑞三鑛業公司成立之始。
三爪子隧道
戰後依租賃處理辦法由李建興承受,在李家昆仲同心協力奮鬥下,統計由民國35年開採至民國79年收坑,45年期間,總產量6,741,118公噸,年平均149,802公噸,產量高居全台第一。
4 則留言:
一個人進去坑道實在太有勇氣了,
每次看完你的文章總是有個問題為何台灣不好好把一個歷史坑道改為觀光,雖然有黃金博物館,但是它是水平坑道,無法與你探險的坑道相比,實在可惜
舊坑道年久失修風化有其危險性,隨時可能崩坍不鼓勵進入,觀光坑道新平溪煤礦也曾規劃,不過卡在法令規定,無法作為觀光使用。
那請問假如有興趣想參觀
該做哪些基本準備和
設備準備?
廢坑道大多附近長滿雜草,先準備手套鐮刀除草,大概進去十多公尺就沒氧氣或是充滿沼氣,沒帶氧氣瓶可能進得去出不來,我就曾經遇到過,雨鞋手電筒和安全帽就差不多夠了。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