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2日 星期日

1040712雙溪-正興煤礦(正安煤礦)

正興煤礦位於新北市雙溪區三叉港地方,其前身可能是正安煤礦,經營者為陳淳義,正興煤礦民國70年礦權人陳鴻章。現址尚存一座主坑與一座風坑的坑口,需由民宅後方的小徑進入方能到達。

正興煤礦與正安煤礦位於同一礦區,由於此二礦的資料極少,究係為同時期不同礦主開採,亦或僅是前後期不同礦主開採的關係,不得而知,但據當地人告知,該地僅一礦場,因此以後者的可能性最大,正安開採時間可能略早於正興。礦場位置大約在雙溪往澳底雙澳公路102甲縣道2公里處附近。

福德廟

福德廟位於雙澳公路旁,為距離礦場最近之廟宇,廟前一小塊空地可停車,小廟方位坐西朝東,廟體為加強磚造結構,內部供奉木刻土地公婆神像,門口對聯「福惠黎民千載奉 德施仁里萬世尊」橫批「福澤綿長佈正德」牌匾「福德廟」落款時間「甲寅年夏吉旦 李長春敬獻」甲寅為民國63年,約略同於煤礦開採時期。

溪流

此處地名三叉港,由來是區域內有三小溪匯流之處,清代地名嘉慶8年原作三差港,早年為漳州人張、廖、簡三姓所闢,主要聚落分布在慈安宮與三港分班附近,有張、廖、簡、陳、曾、朱諸姓氏聚落,散居較高海拔處。頂崁仔張氏故居為石造夏屋規模龐大有正身、護龍、高樓等。建於日據明治大正間,部份已毀。梯田散見山邊多已廢耕。

礦場在民宅後方

在地名的描述中,提及三港地區煤礦曾盛極一時,如今不復見遺跡,並無進一步的線索,因此來到附近民宅打聽,43號民宅為傳統磚造一條龍式建築,當時屋主大叔和家人正在屋內高歌,乍聞有人來訪,很熱切的請我入內喝茶,說明來意後,他們也頗為訝異,怎麼會有人大老遠跑來找煤礦。

風坑口

對於礦場的名稱,屋主記憶模糊,提示正興煤礦後,他覺得有些印象,屋主指出礦場就在其屋後的山上,礦場收坑多年,他們某位親戚曾經住在廢棄的風坑坑道內,只不過後來沒再去整理,附近已長滿雜樹和草叢,屋主說明風坑應該還在,但主坑可能早就塌坍。隨後原本打赤膊的大叔熱心的換上衣服,引領前往屋後的山區尋找風坑。

風坑內旁有煤層

先沿著小水溝,走到隔壁的屋後,接上山徑,步行數十公尺後停下腳步,此處距離風坑口下方約30公尺,大叔站在山徑上,指著上方樹林內的某個區域說那裡就是風坑。依照大叔的指示,攀爬上斜坡,樹叢相當濃密,撥樹找路有些困難,如不小心偏離方向,大叔立即出聲要我修正路徑,直覺這麼陡的斜坡,怎麼會有坑道。

陂塘

就在納悶的當下,大叔說就在那附近,仔細搜尋一番後,終於在一堆枯枝葉覆蓋的坡壁上,發現了塌到僅餘一半的坑口,裡頭是斜坑,經手電筒照射,發現它是沿著煤層的方向挖掘,殘存的坑道太狹窄,無法入內察看。大叔說以前小時候,還經常到山上挖煤礦帶回家升火煮飯呢。

正興煤礦坑口

風坑附近已經找不到任何的遺跡,從坑口下來後,大叔已經回家,我則繼續搜山,先順著山勢,繞到風坑後方的山凹內,再沿著一條小溪往上溯,來到山內的一處陂塘,山區可能很久沒下雨了,陂塘水位下降,積聚許多枯枝和落葉無法排出,無法見到清澈的湖面,水中生態頗豐,蛙鳴聲此起彼落。

坑內情景

陂塘圓周約莫300公尺左右,因而興起繞湖一周的想法,想個位置拍攝湖面最美的角度,陂塘的護堤尚稱堅固,待步行至對面後,沿著水源上行,竟然找到主坑口,真是意外的驚喜呀,坑口遭一些落石堆積,因而坑內的積水無法排出,水深及膝,無法再入內一探,不過從手電筒的光源隱約可見,內部約30公尺處已崩坍。

坑外

正安煤礦於民國67年5月由吳英明開採,月產400噸,另據民國70年的判決書,礦權人正安煤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為陳淳義。正興煤礦民國70年礦權人正興鑛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陳鴻章,礦址台北縣雙溪鄉雙澳路44號,煤礦公會會員代表陳哲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