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煤礦位於臺北市南港區,日治時期曾有紅淡林炭坑、華南炭礦、隆興炭礦、大東炭礦等名,戰後由周乞經營一德煤礦。
 
一德煤礦礦址臺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三段慈鳳宮附近,坑口尚存位於道路旁的竹林內,惟大部分結構均被土石所掩埋。該礦區於明治30年12月士林人陳懋漳、明治31年2月淺井守敏、明治31年3月有川庄介等3組人提出採礦申請。明治34年3月淺井守敏設立鑛第315號鑛權,礦區臺北廳大加蚋堡南港庄四份仔、紅淡林,面積20,575坪。
|  | 
| 研究院路三段 | 
明治37年4月鑛業許可取消。明治39年1月岩倉四郎、呂木於原鑛第315號礦區設立鑛第706號鑛權。明治39年10月呂木往生,同年12月養子王琴繼承鑛權。明治39年12月劉隆修加名為共同鑛業人,岩倉四郎退出經營。明治40年1月王琴改名為呂振成。
|  | 
| 慈鳳宮 | 
明治40年10月劉隆修獲准敷設輕便鐵道作為礦場運輸,起自四份子庄土名灰埕,終至南港三重埔庄基隆河渡船場,長1,202間,寬4寸,使用期間5年,使用台車長5尺寬2尺8寸,附屬箱4尺,寬2尺6寸,高2尺5寸。礦名紅淡林山礦山。
|  | 
| 竹林覆蓋 | 
明治43年6月共同鑛業人呂振成退出,李彬淮加入共同經營。同年向黃秋安、邱氏秋月借貸一千圓用於礦場經營,並且擴充開採面積至40,238坪。大正8年12月共同鑛業人李彬淮退出,由劉隆修單獨經營。大正9年8月鑛權移轉予大和炭礦株式會社。大正9年10月設立第一順位鑛業權擔保2萬5千圓債權予華豐信託公司方玉墩,鑛第1150、1180號共同擔保。大正10年9月鑛權移轉予方玉墩。大正9年至昭和2年礦名為紅淡林炭坑。
|  | 
| 坑口紅磚牆一角 | 
昭和8年至昭和10年期間由張聰明包採,礦名華南炭礦。昭和11年9月方玉墩往生,由方仁德、方仁仲、方仁壽繼承鑛權,隔月鑛權移轉予張聰明。昭和12年至13年礦名隆興炭礦。昭和15年12月鑛權移轉予陳煌。昭和17年7月面積增為62,498坪。
|  | 
| 一德煤礦坑口牌匾 | 
民國36年陳煌鑛第706號換發礦業字340號,礦區臺北縣七星區內湖鄉四分子紅淡林,面積20.6605公頃。礦名大東炭礦。民國47年7月周乞等人設立一德煤礦股份有限公司,資本額30萬元,礦權移轉予周乞,執照臺濟採字第1401號,面積20.5712公頃。約民國53~54年收坑。該礦煤層屬石底層,以斜坑方式開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