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7日 星期日

991017土城-桐花公園、天上山、海山煤礦

土城天上山登山步道位於土城巿南方,循承天路接南天母路至路底,即可抵達登山口,途中經過賞螢步道、承天禪寺、桐花公園,最後上抵位在新店、三峽、土城三巿鎮交界之天上山。每年5月桐花盛開時,滿山遍野的五月雪,更是遠近馳名之美景。

前往天上山步道,可搭乘捷運至土城站,再轉搭接駁公車,在南天母總站下車,然後步行上山到桐花公園,如為自行開車,從國道三號下土城交流道,右轉省道台3線,再右轉承天路,接南天母路至路底承天禪寺的停車場停放,不過假日人潮眾多,停車位有限,還是搭公車較方便。
在天上山西側的山腰處有座綠瓦白牆的大型建築十分醒目,為著名之佛教勝地承天禪寺,民國44年時由廣欽法師所創建,禪寺深藏在群山青翠的懷抱中,是個清修的好地方,不過也由於朝山禮佛的人多,寺前的道路兩旁也興起許多的商家,變得很熱鬧。
承天禪寺停車場
承天禪寺
從停車場經由水火同源步道出發,它是一條沿石壁寮溪,依山勢修築的木棧道,在日治時期此處有鬼火坑的地名,所謂鬼火是指地層中天然瓦斯氣體外洩,在溪谷內竄燒所致,當時民智未開,誤以為是溪溝兩邊的鬼火追人,並隨人起舞,後來有業者在承天禪寺下方約200公尺處的舊哈哈谷遊樂區設了一處水火同源的景點,在天然瓦斯氣體外洩處點火,配合上石壁寮溪水的演出,形成水中有火的奇特景象,但後來遊樂區停業,加上土地易手與崩塌,目前已見不到水火同源的景觀,由於此地山區蘊含豐富天然氣,於是中油在此探勘並設置青草湖礦場。
水火同源步道
老樹
石壁寮溪步道盡頭的馬路,兩旁全是商家,儘管天空飄著毛毛細雨,但登山或朝聖的遊客仍絡繹不絕,跨越馬路接到賞桐步道,全程林木蓊鬱,充滿了溼意。步道最佳賞味時間,為春夏交接之際的五月,油桐花盛開,白色的花瓣飄落在石階上,將整片綠色山林染成一片粉白,因而贏得「夏雪」或「五月雪」的美名。油桐樹非台灣原生植物,最早於日據時代由日本人引進造林,其中又以勤僕的客家人栽種最多,分布地區大多與客家人生活空間重疊,所以每年都會舉辦客家桐花祭,幾乎成為客家鄉親重要的慶典之一。
桐花步道
綠意盎然
快接近桐花公園的入口處,找到了拓印的地點,上頭是「活」字,再次完成一趟簡單任務。桐花公園內有處表演台,木造階梯狀的看台,可容納數百人的場地,周遭為充滿綠意的樹林,空氣清新的環境,坐在綠蔭下欣賞藝文表演活動,土城巿的巿民真是好福氣。
拓印處
桐花公園表演台
桐花公園的夜生活,比起白天的活動絲毫不遜色,五月的白天除了賞桐花外,夜晚為螢火蟲的求偶季,由於光害少,林木環境適合黑翅螢繁殖,數量最多,另還有人工復育的黃緣螢,將夜晚點綴的亮麗繽紛,這裡還有許多的動植物,生態完整而豐富,所以桐花公園入口處的對聯,特別點出這兩項不可錯過的景點「桐花飄飄滿山白 螢光點點星光明」。
吊橋
桐花公園入口
桐花公園的對面,另有步道通往天上山,從山下走到這裡,邊走邊玩花了約40分鐘,感覺一時之間還不會下大雨,便繼續登天上山,這裡的步道讓人印象深刻,除規劃用心,花木扶疏外,步道周邊相當的乾淨,幾乎連落葉都很少見到,也沒有一些惱人的小蚊子等,難怪踏青的遊客川流不息。
步道
天上山登山口
登至稜線有一小段爬坡路,中途累了還有涼亭可供休憩,約15分鐘後登上望月亭。望月亭位於天上山列的稜線上,循稜至天上山約400公尺,下至日月洞約200公尺,此亭由一名退伍軍人,原籍浙江奉化的封志椿先生於民國63年整地興建,取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而命名為望月亭,望月亭對面有三座石碑,中間的石碑即為完工後封志椿先生所刻,記載一些其生平事績,其他兩座石碑分別為「南無地藏王菩薩」及請遊客注重公德。
望月亭
望月亭旁石碑
從望月亭至天上山的這段稜線路,剛好為土城與三峽之鎮界,右側三峽有東向西流之橫溪,左側土城有西南往東北流之大漢溪,受到溪流切割山谷之影響,加上兩側邊坡陡峭,山頂巨岩遍布,讓天上山列稜線更顯突出。
天上山步道
巨石
天上山又名內坡山,海拔430公尺,山頂建有一座觀景平台,因為下雨的關係,霧茫茫一片,但四周圍無任何阻擋,晴天時應該視野更佳。從周邊觀看峰頂,有傲視群倫高高在上之姿,故又被稱為「皇帝山」。觀景台特別挖了個小洞,讓在峰頂編號1099號的三等三角點露出,另新店、三峽及土城等三市鎮,亦是以峰頂做為鎮界。
天上山三角點
天上山觀景台
回到望月亭後,又續前往日月洞,此洞曾為承天禪寺開山祖師-廣欽老和尚隱居修行之處。法師在清光緒18年(1892)出生於福建省惠安縣,由於家貧而賣與晉江縣李姓農家當養子,本姓黃,名文來。民國16年(1927)於泉州承天寺正式出家,法名照敬,字廣欽。民國36年(1947)偕同普觀法師由福建廈門乘英航號輪渡海來台,最初在極樂寺、靈泉寺、最勝寺等處掛單。
往生石
日月洞
民國41年法師在土城鎮成福山上,發現一天然石洞,深高各兩丈餘,洞口東向,日月初升即照徹洞內,故稱為日月洞。洞內本無水源,但法師住洞當天,突然從石縫湧出清泉,因此他決定在此地隱居修行。法師係禪淨雙修之苦行頭陀,以其一身做為示佛典範,慕名而來拜山請益之信眾,絡繹於途。民國44年信眾購地建承天禪寺,供養法師。民國75年法師95歲,正月初5(國曆2月13日)圓寂,靈骨火化後分別供於承天寺、廣承岩、妙通寺三處。日月洞的位置在廣照寺旁,天氣不是很理想,我們僅走到大石旁便折返,實在是有些可惜。
日月洞石刻
日月洞巨石
翻過山,下到平地之後,天氣又變好,想起近日發生在智利的礦場公安意外事件,2010年8月5日共有33位礦工,受困在地表下700公尺崩落礦坑內,直至事發第70天,2010年10月13日0時12分,第1名礦工成功獲救,之後其他人也陸續乘坐鳳凰號逃生艙(Phoenix)脫困,無人罹難,成為國際新聞。而對比土城地區在民國73年6月20日,也曾發生海山煤礦災變,共奪去74條人命,其中多數是阿美族的原住民。
原住民生態公園入口
步道入口
海山煤礦災變過後,這些被政府與社會遺忘的原住民礦工們,許多的族人輾轉遷移至三鶯大橋下,成立原住民部落。土城市公所後來將海山煤礦宿舍附近劃為原住民保留地,並於民國94年興建原住民生態公園,佔地約3千多坪,有蝴蝶谷、螢火蟲復育池、觀賞用植物園、藥用植物區、生態池,還有原住民傳統展示屋及聚會所。
原住民生態公園
木拱門
生態公園僅剛落成時風光了一兩年,後來似乎不怎麼用心維護,入口處是一大片鐵皮圍籬,僅餘一小條通道可進入,公園內花草樹木凌亂,雜草叢生,無任何指示牌或說明,無人管理宛若一片廢墟,真的成了生態公園,很難讓人理解當初蓋原住民生態公園之用意為何。政府的政策及建設思維真的很奇怪,沒有經過審慎的評估與討論,然後就蓋了許多的蚊子館,這些所謂的政府德政,沒有契合原住民生活的需求,最後都變成了浪費,更糟糕的是原住民的生活還是沒獲得改善,依舊落腳在河川的行水區上,每逢颱風季節就成了政治人物走馬作秀的現場,用來騙選票。
展示亭
聚會所
原本打算要沿著永寧路原路回家,途中經過白色鐵皮圍籬旁邊停了幾部車,走進圍籬內有間土地公祠,但卻沒有土地公,廟旁有3個人在聊天,於是向他們請教海山煤礦確切的位置,他們說礦場位置已全被圍籬圍住,看不到也進不去,經過再三說明來意後,終於在他們指點迷津下找到坑口。
土地公祠
廟旁礦場建築
雖然一開始從永寧路口進到這裡,有指標指示海山煤礦位置,不過沿途兩旁皆是高聳的圍籬,走在白色的圍籬中間,很像在告別式的會場。他們說土地已被建設公司買走,所以設置了圍籬不讓人進入,或許再過不久後,這邊便會出現一棟又一棟的高樓大廈,但是如果有人知道這邊曾發生過重大礦災,不清楚是否還有人會來住。
白色圍籬
礦場
明治33年(1900)的5月,山本義信從神戶港搭船渡海來台,一開始從事船具店工作,後來投入礦業經營,原先在基隆暖暖開採,但因為缺少發展空間,所以轉戰至土城開創新事業,他在大正4年(1915)開創了山本炭礦,光復後由工礦公司接收。民國38年併入三德煤礦後更名為海三,但因為炭礦經營需要專業,政府接收之礦場在民國38年至42年間陸續讓售開放民營,民國44年礦區讓售給由李建興家族之李建和、李建成、李建川三兄弟共同籌組創設之「瑞山煤礦股份有限公司」,但因名稱與李建興家族的瑞三煤礦容易混淆,於是民國45年再度改名為海山煤礦,並由李建和擔任首任董事長,名稱一直沿用至民國78年收坑為止。山本炭礦之產業除礦區外,尚包括位在陽明山上的園林,而這片園林後來由李建興獻給蔣介石當成避暑官邸。
拱橋
旗杆座
李家在接收海山煤礦之後,積極投入礦坑開採設備之更新,改善通風及礦場與板橋火車站間之間近7公里的運輸,礦區面積由初期632公頃,至民國52年達到近1千公頃,煤產量也由收歸官營時的2萬公噸左右,民國50年後年產量突破20萬公噸,在民國49年至民國70年間年平均產量10萬公噸以上,為土城第一大礦,次於瑞三煤礦之全國第二大礦。海山煤礦於民國35年起至民國78年止產煤年數為44年,累計總生產量為4,664,634公噸。
造景
拱橋
走在舊礦區內,天空灰矇矇的一片,覺得有些陰森森,所以礦區沒有讓頑皮羊進來看,主要礦區內僅有一些短草,並非如想像中的變成一片森林,礦場建築物均已拆除,地上僅餘廢棄建築物之磚頭與水泥地,拱橋右邊的高地,原本是海山煤礦的事務所,現僅餘旗杆座,從拱橋下方穿越,慢慢的走向礦坑的所在,這條原是運礦的台車線,四周安靜到有些不尋常,感覺好像被什麼東西一直盯著看,讓全身的寒毛都戰慄起來,後來才發現山壁邊的水泥地上,有兩隻大水牛,牛眼圓睜朝這邊看,很擔心牠們突然衝過來,還好沒有。礦坑已經被磚牆封存,前方有一大灘死水,無法接近摸到坑口的磚牆,坑口周邊環繞許多的植物,讓坑口顯得較外部更加陰暗,坑口上方係由李建川書「海山本鑛」,落款日期為民國44年8月,即工礦公司讓售給李家兄弟的那一年。
水牛
海山本鑛
台灣工業自民國50年代開始突飛猛進,吸納許多勞工從事製造業活動,各礦場開始出現缺工情形,於是經營海山煤礦的李建川,引進東部地區阿美族原住民北上至土城採礦,主要來自花蓮玉里、台東太麻里、池上、鹿野、關山等地區,後來更成為海山煤礦的主力,民國59年時僱工達1,522人,還被省礦務局列為模範煤礦。但在民國73年6月,因隨車工在台車第7車和第8車的插哨沒有插好,導致台車在運行時滑落,加上撞擊到高壓電,產生火花和煤塵接觸後,引發爆炸,由於正值午間交換班,坑內人員眾多,很多礦工即便沒在撞擊過程中喪命,後來也因坑內通風不良,吸入過多一氣化碳而死亡,造成74名礦工罹難,其中有半數為原住民礦工,多數為阿美族人。
礦災像是具有傳染力一般,災變後20日,瑞芳鎮在7月10日又發生煤山煤礦災變,造成103人喪生,年底12月5日三峽鎮海山一坑煤礦也傳出災變,造成93人死亡,台灣煤礦業也從此漸走入歷史。
礦災後海山煤礦仍持續開採,民國78年政府發布「輔導煤礦礦工轉業及補助礦工資遣實施要點」,海山煤礦於該年12月停止開採,並在民國82年9月改業為建設及土地開發,命名為「寶山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海山本鑛
海山本鑛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991017土城-桐花公園、天上山、海山煤礦

6 則留言:

愛文 提到...

請問發生災變的是本礦還是前一篇的建安坑?

Shepherd's Wolf 提到...

73年海山煤礦災變發生在建安坑三斜坑本層又斜坑坑道,海山本鑛的坑口即建安坑,連結第一、二、三斜坑統一的運煤出口,另一篇所提的建安坑為一通坑,係提供坑內對隅通風之用的坑道。

愛文 提到...

請問一下有關本礦的詳細資料可以去那看,包括坑道長度及相關分坑名稱及位置

Shepherd's Wolf 提到...

原本在國土礦業GIS系統上可查閱,不過它已將煤礦舊坑道的查詢功能移除,臺灣鑛業史續二上冊內有該礦的平面圖,提供參考。

Unknown 提到...

福氣臨土城(呂江銘著)一書中,作者提到土城龍泉路39號附近的福成宮,廟後有海山煤礦礦坑,深受當地農民及礦工所敬仰。這裡所提的礦坑,不清楚是否就是你曾介紹過2處海山煤礦礦坑,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Shepherd's Wolf 提到...

福成宮附近應該是日治時期開採的地點,早期的地形圖曾標示出礦場位置,只是我還沒時間去看過,謝謝您提供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