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1日 星期日

991031鶯歌-鶯歌石、牛灶坑山、互益煤礦、樹林-勝和煤礦

鶯歌石為鶯歌最著名的地標,鎮名亦是由此石而來,鶯歌石附近的登山步道,在公所的規劃下,共設置了18條的登山步道網。勝和煤礦位在樹林的山佳車站附近,鄰近鶯歌,所產出之煤礦,利用山佳車站往外運輸。

前往鶯歌石,可搭乘火車在鶯歌站下車,再步行前往中山路的登山口,自行開車者於北二高三鶯交道下高速公路,往鶯歌方向行駛至中山路,由於鶯歌石下方的停車場較小,容易客滿,建議可前往碧龍宮停放,或由宏德宮起程亦可。
此行由碧龍宮出發,碧龍宮又稱「龜公廟」,約創立於台灣光復初期,相傳在民國34年有一位殷商兼篤農曾明紅君在附近開墾,發現一顆無法搬動的大石,經擦拭過後光彩奪目,外型似龜,紋路像八卦圖,有人久病不癒,向此石祭拜許願,後來竟病況好轉,還有啞童開口說話等種種神蹟,因為有由必應讓石頭名氣越來越大,於是信徒建廟還願,稱為碧龍宮,奉祀八卦祖師-伏羲大帝為主神,因石上有八卦圖形尊奉石頭為龜公,另遠古傳說「伏羲氏」創八卦,所以尊稱為「八卦祖師」或「伏羲大帝」。
碧龍宮
荷花池
一開始建廟因山路崎嶇,建材全由香客一磚一瓦自行搬運上山打造,舊廟歷40餘年,已漸不堪用,於是在民國79年地方人士發起重建,至民國84年完工,歷時5年餘,重建後主體建築分前、後殿,前殿再分中、左、右3大神龕,由地方人士組成迎神團,赴浙江普陀山恭迎觀音佛祖,福建湄洲迎請天上聖母,及恭奉關聖帝君鎮殿,供奉在觀音殿、關公殿、聖母殿內,而後殿兩層分別奉祀八卦祖師神像、龜公神石。
登山口
階梯步道
碧龍宮的建築宏偉,得步行至附近較高的觀景台上,才能一窺全貌,觀景台背倚牛灶坑山,南臨大漢溪,面三峽的鳶山,風景優美,牛灶坑山之餘脈分兩股往南延伸,猶如雙臂環抱,雙臂的最前緣皆建有觀景台,中間山谷部分,則為互益煤礦之舊礦場。
觀景台
往牛灶坑山爬坡
回到涼亭岔路口,先研究路線圖,發現有很多O型路線可選擇,可以來回無需走同一段路,考量時間決定選取牛灶坑山環抱之路線,先取直線前往牛灶坑山,經稜線後下到鶯歌石,再繞台車線,又可以接回到涼亭。牛灶坑山頂有座觀景台,雖然海拔高度僅243公尺,不過已是附近較突出之山頭,北面山巒起伏,南面大漢溪蜿蜒,清晰可見,山頂有顆土地調查局圖根點的基石。
牛灶坑山
牛灶坑山觀景台
從牛灶坑山循稜線向西行,一路上雖然略有起伏,但大致為下坡路段,稜線上頭多為泥土路,天空微陰未下雨,走了許久亦不見汗出,分不清究竟是天氣涼爽,或是路線太輕鬆,穿著長統靴的頑皮羊,在山林裡面跑跳,健步如飛,一下子就消失不見人影,最後還得透過無線對講機,適時的將她拉回來,不然山上岔路太多,很容易迷失。除了牛灶坑山有基石外,在鶯歌石與千年榕樹的岔路口,這邊也有顆基石。
稜線路段
三角點
岔路口往千年榕樹約0.8公里,與鶯歌石的方向相反,由於中午前還要趕回聚餐,只好捨千年榕樹,續往南行,沿途步道旁種了一排的香蕉樹,剛好結實纍纍,趕緊機會教育一下,免得這生長在都巿小孩吃香蕉時,還以為香蕉是從土裡挖出來的。
香蕉
假裝攀岩
下坡路段遇到今天的第3座觀景平台,平台搭建在岩石之上,未建木階梯前,皆經由旁邊的岩石攀附而上,頑皮羊喜歡攀岩玩耍,比這個更刺激的筆架山、皇帝殿及五寮尖等地方,她都已經去過,攀岩是她最喜歡的項目,每次都要求帶去有點恐怖又不會太恐怖的山,再不然就是可以玩黑暗剪刀石頭布的地方,因此安排行程時,常常傷腦筋。
觀景台
泥土步道
歷經一段陡下坡後,終於見到鶯歌石,岩石頭部被綠色植物所覆蓋,身體部分岩壁則裸露出來。鶯歌鎮係因鶯歌石而得名,在清同治10年淡水廳志曾記載:「鶯歌山在三角湧,相傳吐氣成瘴,為鄭進軍迷路,砲斷其頸。」傳說鄭成功率軍擊敗荷蘭人後,行經該處被瘴氣所阻,士兵也遭鶯歌石吐霧所吞食,於是命兵士開砲打斷鶯歌石的頸部,瘴氣才逐漸地散去。
也有加油添醋的傳說,也是和鄭成功有關,他路經此地,聽說有巨鳥為害百姓,於是他用弓箭射穿巨鳥的咽喉,巨鳥中箭飛到山上化為鸚鵡的巨石,喉嚨間有一個空洞,像是被箭射穿的傷痕,所以便稱它為鶯歌石。
鶯歌石
另一個角度鶯歌石
還有一則傳說指三鶯地區當初有2隻大鳥互鬥,百姓受害苦不堪言,鄭成功軍隊駐紮於此地也受到侵襲,於是他彎弓搭箭,將2隻大鳥擊斃,一隻落在三峽化為鳶山,另一隻則落在鶯歌,變做鶯歌石。除了和鳥有關的傳說外,亦有傳說指出鶯歌石內有腹洞,據傳洞中曾發現貝塚化石,另外當年日軍戰敗後離台時,曾將大量黃金寶石藏於洞內,不過此洞後來被封住,看不到確切位置所在。不過鶯歌石下方岩壁倒是有2個大的坑洞,皆供奉著神像,其中上方的坑洞內還有一塊日據時代昭和2年(1927)豎立的石碑,刻上「鸚哥石」,說明現在的「鶯歌」應是「鸚哥」同音之誤。
鶯歌石洞穴
小拱橋
來到鶯歌石下方,已經可以見到山腳下的北鶯公園,和不遠處的中山路,十字岔路向右通往宏德宮,裡頭奉祀戰國時代著名的兵法家孫臏,所以也稱為孫臏廟,記得小時候最愛聽廣播節目俊鳴講古,他說起孫臏鬥龐涓的歷史故事,可以一人分飾多角,聲音表情栩栩如生,讓人每天不得不定時守在收音機前,等待下回分解。一間孫臏廟勾起小時候的回憶,很想前往祭拜一番,不過小女已經有點累了,只得選擇左邊的步道,回到碧龍宮,步道沿著山壁等高開闢,為早年互益煤礦二坑運煤到鶯歌車站的輕便車路線,步道上隨處可見涼亭,步道盡頭還有一座長約8公尺,寬約3公尺,高約2.5公尺的互益煤礦二坑迷你隧道,這也是專為運煤而開鑿的。

隨處可見的涼亭
二坑隧道口
步道最後接到產業道路,盡頭處為互益煤礦的礦區遺址,遺址右側的紫玄宮後方有登山步道,可以回到碧龍宮。大概是昭和13年(1938)時受到日本帝國首相近衛文麿發表號召建立「大東亞共榮圈」之影響,互益煤礦於昭和15年(1940)正式開採,一開始命名為「共榮炭礦」,二戰後改名為「互益煤礦」,礦主為鶯歌著名政壇人士賴森林。
礦場遺址
疑似礦場建築
賴森林民國前6年出生於台北縣,民國39年台灣地區實施地方自治,被推選為台灣省臨時省議會第一屆議員,先後擔任省議員期間長達18年,而他所經營的互益煤礦也在民國51年合併三友煤礦,並曾擔任過臺灣區煤礦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隨著事業版圖日益擴大,也當過臺灣紙業公司董事長,經營生產洗衣粉的「天香雪泡」。互益煤礦一直開採到民國71年,才因本地採煤成本高於進口煤炭,封坑結束營運。互益煤礦坑口後來於民國90年納莉颱風來襲時,遭到土石掩埋,曾經試圖在周邊搜尋,不過幾乎看不到任何殘存的坑口位置。
廢棄礦場建築
奇妙石
[991030樹林-勝和煤礦]
今年6月1日曾登上大棟山,終點抵達山佳車站,外型迷你的火車站現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舊名山仔腳驛,明治34年(1901年)10月7日設站,山佳為閩南語發音「山仔腳」之音轉,民國51年4月1日站名改為山佳,當初係為開採運輸「鶯歌庄」山仔腳的煤礦而興建,採礦業沒落後轉為載客用的小火車站。當時對這裡的煤礦有印象,雖然經過礦區,卻沒找到礦坑,於是利用周六下午的小空檔,又到附近探勘,本來想另外寫一篇探勘心得,但篇幅太短,因為該地距離鶯歌石景點很近,所以跟隔天登鶯歌石結合成一篇,提供讀者安排一日遊的路線。
山佳車站(990601)
德和街(最右側通往一號坑口)
如果以山佳車站為圓心,周邊放射出去的半圓形範圍,大棟山山腳下由東到西的街道,分別為東和街、德和街、中和街、信和街及民和街,均屬勝和煤礦的礦區,不過此行僅找到德和街與信和街的礦坑,東和街與中和街的礦坑應該已滅失,民和街則還未探勘過。離山佳車站最近的礦坑,為勝和煤礦一號坑,距離山佳車站後方僅約3百公尺。
勝和煤礦一號坑周邊建築物
勝和煤礦一號坑前廣場
從山佳車站旁繞過地下道,德和街、中和街及信和街在此交會,循德和街往上,道路右側下方有一些紅磚民宅,中間有一塊小空地,一號坑口位置就在此地,剛好位在德和街的下方,保存的相當完整,坑內的地下水順著排水溝流到一旁的溝渠。
勝和煤礦一號坑
勝和煤礦一號坑內部
坑道上方的德和街上,還留有以前的礦場建築,現在大部分由一些傢俱業者在使用,這邊的煤礦收坑較早,所以很多後來的人都不知道附近有礦坑。經由德和街一位阿伯的指引,才找到一號坑的位置,原本要前往信和街找尋二號坑,卻不小心走到中和街,經過一座土地公廟,再向廟前泡茶當地人詢問,他們說這條街的礦坑已經滅失,同樣也指引我前往信和街去看看,所以只好回頭,循信和街行駛到一家雜貨店前的岔路口,走左側的小路到底,路底有一座福德宮。
信和街
坑口前福德宮
此地為勝和煤礦二號坑的坑口,附近區域略經過修整,坑口也保存完整,只是沿途都沒指標,不容易尋找。坑口旁的建築物牆上展示一些採礦用的工具、礦工的吊牌以及一幅礦工的畫圖,訴說著這裡曾經有過的風光歲月。
礦工圖像
礦場工具展示
樹林巿公所於民國92年整修此地時,立了一塊「蓋淡坑史誌」的石碑,碑文內容摘錄如下:
「蓋淡坑(現名為信和街)地處本巿山仔腳之龜崙丘陵南端,清光緒年間,原隸屬南雅廳海山堡山仔腳庄,日人據台,屬三角湧支廳,民國廾九年屬海山郡鶯歌街,光復後為鶯歌鎮石灰坑里,至卅五年十月劃屬樹林鎮(巿)並改為樂山里,清朝同治末年散佈蓋淡坑山區礦脈,係屬台灣北部基隆礦脈之支脈,屢經開採,為大豐煤礦,後改勝和煤礦以繼之。日據時緃貫鐵路開通,因民間與產業需求甚殷,便以機械深入地下採取煤炭,通達龜山鄉兔子坑,盛產時,其年產量達三萬公噸,對地方經濟助益甚鉅,至民國五十年始日漸衰微,而至廢礦。
今於信和巷整建環境美化,竣工之際,立碑勒石敬謹文,以啟
樹林巿長 何玉枝 謹識
歲次癸未仲夏」
蓋淡坑史誌
坑口
有關勝和煤礦的歷史,最早於昭和2年(1927)4月開平水坑,昭和10年(1935)開斜坑,昭和18年(1943)時與南海礦業公司合資成立大豐煤礦,經營權歷經多次移轉,民國47年移轉於藍川池並改名豐山煤礦股份有限公司,民國49年再轉讓給黃天生,民國56年7月再轉手給杜伯英,並改名為勝和煤礦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0月開主斜坑,整個礦區面積約621公頃。
二號坑口旁有電燈開關,似乎僅是裝飾或供大官來時才能啟用,摸黑進入坑內,坑口擺了2台礦車,坑道內部設有鐵柵欄,柵欄後方則築起蓄水牆,坑內水位幾與牆面同高,到此便無法再深入。
礦車
坑內
尚有一處坑道在東和街,距離山佳車站較遠,不過現址已成為鐵皮屋工廠,裡頭有一位菲律賓男外勞,用英文向他解釋來意,不過他不清楚是否有礦坑,當時他的老闆也不在,我只好到隔壁的工廠求助,阿伯二話不說,直接指出有外勞的這一間便是舊址所在地。不得已只好又再繞回來,外勞這次讓我從工廠旁的一條小路上山,山上未發現到任何蛛絲螞跡,倒是工廠後方的山壁上,有一些水泥建物的遺跡,推測坑口可能在蓋工廠時便滅失,後來另外到備內街以及周氏煤礦察看,但亦一無所獲,加上天色已晚,只好打道回府。
東和街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991031鶯歌-鶯歌石、牛灶坑山、互益煤礦、樹林-勝和煤礦

7 則留言:

尋坑浪人小劉 提到...

在鶯歌中山路和國慶街口有間林長壽圖書館旁邊還有一間便利商店,往中間那一條路進去在往山上走,約200公尺處的馬路正前方有個白色坑口的"坑",地上有煤屑,但裡頭卻有陣陣的豬屎味,小弟曾看過裡面有條通道通往上方民宅,裡面有人在洗豬和豬圈...難不成有 人在坑道裡養豬..??總之小弟也不確定該坑是否是個煤礦坑,坑口上方也沒牌匾...真令人納悶...@@" 尋坑浪人 小劉敬上

Shepherd's Wolf 提到...

那個地方沒去過,有機會再過去看看.

Unknown 提到...

互益煤礦 是鶯歌規模最大的礦場 其實我有他的一些資料 問過耆老 也去過好幾次 他的煤礦篩選場.煤礦櫃已改建成北鶯里孫濱廟車至於車間位於 中正一路303巷與269巷交界處 而這裡有一個副坑口 主要是戰時大規模開採建造 副坑口位於269巷的一間土地公廟下方 台車道已改建成臭水溝 互益煤礦主坑位於二坑裡的一座 工廠後方 這裡的遺跡有捲場機房 已坍塌的主坑 淋浴間 其餘的早已不知去向 例外互益煤礦的早期坑口位於鶯歌中山路138巷內 坑口還在 很明顯

Unknown 提到...

例外 我確定的其他無明超小型礦場遺址有 忠義宮登山步道裡的土地公廟前廣場一代 有一座規模很小的礦場 完全靠人力作業 當然遺址與坑口早已不知去向 鶯歌登山步道 小心乓邊的草地與凹地 很有可能是早期礦井與通風口 [ 互益一村登山步道 牛杜山步道 中坑 忘憂亭 牛杜坑 ] 有這種可怕的遺址出現 尤其 互益一村登山步道 牛杜山步道 最為密集 其他阿南坑.茶山也有遺址的消息 可惜狗狗太多無訪前往

Unknown 提到...

我以前是鶯歌文化協會當過志工 而我以前是在做鶯歌相關礦場遺址的研究 以上是我國高中時期地理調查時的大致資料 如有機會我可以告樹一些我還知道的位子與你分享

Shepherd's Wolf 提到...

感謝您提供這麼多互益煤礦的珍貴資料,近日將安排時間前往探訪,如有不明瞭之處,有機會再向您請益。

小地鼠 提到...

山佳站後方的勝和煤礦被官方資訊稱為大豐一號坑,今天順便去看,坑口有做維護美化唷,加上水泥洗衣板和盆子,還有新的指標和解說牌,連同附近的鐵道公園可以變成小型免費景點。不過原來舊的牌匾「一號坑口」被拆了,換成新的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