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6日 星期六

1000226三芝-淡基橫斷古道(上)車埕、百六碶、十八彎仔、大屯自然公園

淡基橫斷古道開闢於清光緒18年(1892),由基隆的河殼港(蚵殼港)起,越大武崙、瑪鋉橋頭至內港腳,再經鹿窟坪、後尖山尾、竹仔湖,過小基隆,最後抵達滬尾。台灣在3年後割讓給日本,使得這條古道成為清代最後一條官道或清末最後一條軍道。此趟行程以國家公園範圍之僅存路線,預計分三趟完成,第一段由三芝大溪橋頭出發,步行至二子坪停車場;第二段由二子坪停車場啟程,到達擎天崗為止;第三段則由擎天崗開始,前往終點鹿窟坪。

淡基橫斷古道事前評估,大部分經過路線尚稱熟悉,不過考量到自己目前時間的安排,已不像去年如此充裕,只好拆成三段來完成,這三段都有大眾交通工具可以搭乘,清晨六點多出門,搭乘捷運到淡水,雖然淡水捷運站前即有站牌,但一定要到對面的公車總站才有車搭,公車1275路往北新莊7點鐘準時發車,約15分鐘後到大溪橋站下車。天氣晴朗,溫度適中,難得的出遊好天氣,從大溪橋旁的秀明宮出發,穿越楓愛林山莊的社區游泳池,一開始便有盛開的櫻花相迎,讓人心情也跟著愉悅。(7:18)
大溪橋秀明宮
楓愛林社區旁櫻花山景
大溪橋位在淡水和三芝的交界處,橫跨公司田溪,發源於大屯山的大屯自然公園與二子山下,原來的道路可以楓愛林山莊旁沿著溪溝上山,不過現在大部分路段無路可行,僅能從楓愛林山莊社區內的一條柏油路往上。淡基橫斷古道雖是清代最後一條官道,不過由於所經過之路線,經歷百餘年的時間,滄海桑田,靠近都會區的古道多已闢成柏油道路,僅餘陽明山國家公園範圍內之古道,尚可一窺古道樣貌,此行路線規畫參考學者李瑞宗「淡基橫斷古道自然及人文資源調查研究」的研究成果,再對照地圖,試圖完成這條路線。
楓愛林社區內山路起點
英靈公
前半段從楓愛林山莊開始,幾乎都是走在柏油路上,柏油很新,還有點焦油味,上坡路通往半天寮,半天寮聚落位在山腰較突出的平台,從山下看過來像是懸在半天一般,視野遼闊。由英靈宮小廟旁取上坡的岔路續行,來到車埕獅頭埔福德宮稍事休息。車埕位在北投往店子道路上,為乾隆中葉時,客家人許姓所闢,由於該處地形較平坦開闊,可停放或供牛車迴轉,從清代即形成街市,當時百六碶、三板橋、圓山頂地區貨物均在此集散,聚集許多人力車和牛車而得名,道光年間店子莊興起,此地居上勢,所以又稱頂店,後來發生閩粵分類械鬥,許姓棄家遷往新竹關西。
車埕獅頭埔福德宮
白茶花
福德宮旁栽種一整排櫻花,尚未開花,但再往前走一點,則有零星的山櫻花此起彼落的綻放,就連茶花也來爭豔,掌心一般大的茶花,鮮嫰欲滴的花瓣有白色、紅色、粉紅色等不一而足的色彩,引來蜜蜂穿梭花叢中,好不熱鬧。(7:52)
紅茶花
粉茶花
山路上兩側有幾戶人家,山徑兩旁為私人的農地,整片坡地上種植似為天堂鳥的植物,尚未開花,整片鋪在山坡地上像是綠色地毯,如果全面綻放時將會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天堂鳥園後方則有多株盛開的櫻花,從主枝幹的直徑判斷樹齡應不超過10年,不過數大就是美,山林被點綴的亮麗繽紛。(8:03)
另條山徑
天堂鳥及櫻花林
離開櫻花林,接上百拉卡公路,有3位腳踏車騎士緩緩經過,頭上飆汗,很辛苦的踩著踏板通過上坡路段,公路另一側有階梯步道,由於百拉卡公路此處採之字型開闢,所以走一小段又再接回到百拉卡公路,而那3個騎士跟著公路繞了個大彎,竟比我走路還慢。再次穿越巴拉卡公路,取道右前方的柏油路續行。(8:08)
櫻花盛況
接百拉卡公路
道路兩旁樹木扶疏,左側樹林出現岔路通往李家墓園,亦名慈園,係由航運界鉅子李宗吉為安葬其高壽91齡之母李王錦,於民國71年所建,他一生事母至孝,晚年加入慈濟行善。李宗吉係福建廈門人,生於民國15年,排行第8,上有1兄6姊,下有1妹,7歲時慈父見背,其兄長2年後亦往生,15歲小學畢業後,便到永大運輸公司當童工,民國38年來台,民國48年取得希臘麻捷西尼公司的代理權,創立基業船務公司,從此開啟船舶運輸的事業。由於經營得法,事業蒸蒸日上。(8:12)
李家墓園
民國66年他以鉅資購進5萬9千噸之散裝貨輪,命名為「李王錦輪」,當年到英國接船,造船單位紛紛問他LEE WANG ZIN是什麼意思,當得知係他母親的名字時,均表示感佩,認為絕無僅有。不過在民國68年聖誕節,該船便在加拿大海外失事沉沒,35位同仁罹難,他對於罹難家屬除撫恤金外,對在學之遺孤,還給予助學金,且在公司安排工作或代為介紹職業。
李花
巧合的是在兩年後的同一日,其母亦以91歲高壽與世長辭,有些不可思議,後來他擇此地闢為墓園,占地一公頃,並在山上廬墓守喪,親自督建墓園,歷時3個月,當時總統、副總統、嚴前總統頒賜輓額石刻,以及「太夫人事略」、「永懷慈恩」等石銘。
石砌土地公廟(僅餘廟身)
他在60歲認識慈濟,跟隨證嚴法師行善,曾擔任慈濟榮譽董事、建築委員,並常參與海外賑災工作,捐助十幾億元的善款,88年獲得首屆「國家公益獎」。民國91年7月因心肌梗塞過世,得年77歲,遺願將他自己的大體提供給醫學院做解剖研究,92年9月上午遺體火化,骨灰回歸花蓮七星潭海邊。
曼陀羅花
行經此處遇到一對莊姓老夫婦,他們住在附近的櫻花山莊,今日到山上訪友賞櫻花,老先生告訴我此處有個寶,岔路口左轉至盡頭為杜聰明故居,故居屋舍樸實無華,背山面海,環境清幽,兩山環抱似左青龍右白虎,風水極佳,地靈人傑,無怪乎能培育出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為北新庄車埕百六碶人,生於清光緒19年(1893)8月25日,8歲進入長兄杜生財開設在車埕店仔口私塾啟蒙,奠下漢文基礎,11歲進入滬尾公學校就讀,日籍校長小竹德吉認為他天資聰穎且勤勉,於是要求他住進校長公館就近栽培。(8:22)
杜聰明故居
明治42年(1909)他以第1名畢業,同年又以第1名考進台灣總督府醫學校,但天生瘦小的他,差點被校方以體檢丙下不合格為由而除名,幸好當時代校長長野純藏認為榜首學生被淘汰非常可惜,遂力排眾議使杜聰明獲准就讀。在醫學校時,他的成績一直保持第一,並每天鍛鍊身體,而這種習慣一直持續到老年,都未間斷。求學期間對中國事務頗關心,大正2年(1913)因對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竊國行為感到不滿,遂與同班同學翁俊明遠赴北京,欲將霍亂病原投入水源,以暗算袁世凱,然並未成功。
杜聰明故居前梯田
隔年他以醫學校第1名畢業,但他放棄當醫生的高薪收入,選擇繼續投入醫學研究,並在校長堀內次雄幫助下,於大正4年(1915)負笈日本,考進京都帝國大學醫學部,原本堀內次雄還想幫他爭取公費,但杜聰明不願受到契約束縛,決定自費。他在京都大學研究藥理學、內科學。大正11年(1922)升任醫學專門學校教授,留學期間認識霧峰林家之女林雙隨,一見鍾情,後來兩人結為夫妻,同年12月16日取得京都帝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成為該校首位得到醫學博士的非日本內地人士和殖民地人士,亦是台灣榮獲博士學位及醫學博士學位的第1人。昭和12年(1937)任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教授職,是台北帝國大學僅有的1位台灣人教授。
櫻花谷
國民政府來台後,台北帝國大學更名為國立台灣大學,並聘杜聰明擔任第1屆醫學院院長,他還在民國35年當選國民參政會第4屆參政員,為當時台灣最高的民意代表。民國36年二二八事件爆發時,許多台灣菁英被捕遇難,杜聰明也列為被整肅的對象。幸虧他走避得早,沒有被捕,逃過一劫。他卸任台大醫學院院長職務後,民國43年創辦高雄醫學院(高雄醫學大學前身),擔當院長,一直到民國55年才退休。杜聰明一生作育英才、提攜後學,不遺餘力,貢獻於台灣之醫學教育,民國75年2月25日在台北辭世,享年93歲。
落櫻檳紛
莊老先生伉儷
莊老先生接著又帶我去探訪另一個寶,邊聊著有關古道的一些事情,不知不覺中進到一處神秘的谷地,櫻花再度出來搏版面,整片翠綠的山谷,點綴著一欉又一欉粉紅色的櫻花,老先生說當年國民政府來台後,櫻花視為日本的象徵,所以大肆砍伐,現三芝種植之櫻花樹多為後來培育的,只有這片谷地內的櫻花樹,因地處偏遠,而幸運的保留下來,從粗狀的樹幹可看出樹齡,每株至少皆有百年以上的歷史。(8:31)
石屋
石牆
櫻花谷的屋舍多為古樸的石屋,僅兩三戶尚有住家,步行至盡頭為公司田溪,因為僅有單一的出入口,所以平時也少有車輛出入,十分幽靜,可以安心的漫步櫻花樹下,伴隨著花香和鳥叫聲,享受三月粉紅雪的洗禮。莊老先生到櫻花谷訪友,我則沿著階梯步道繼續踏上旅程。
櫻花谷
家人賞櫻
隔天帶著家人到此賞櫻,正好碰上大塞車,多數的人都是要前往淡水天元宮賞櫻,但天元宮的櫻花尚未開花,周邊的道路卻完全打結,綿延數公里長的車陣,結果賞櫻半小時,但開車來回就花5個鐘頭。依著莊老先生提供的資訊,往上來到車埕50號的民宅,民宅旁便是古道的入口,先前都是走柏油路居多,從這邊開始才算真正走在山徑的泥土路上,比較有古道的感覺。(8:45)
車埕50號
屋旁的古道
民宅的後方有一片依山勢地形開闢的梯田,種滿已開白色花朵的射干,這麼大片的射干田倒是第一次見到,有如仙境。射干為鳶尾科的植物,葉片扁平呈劍形,邊緣全綠,兩面均無毛,花朵帶有豹紋,所以有貼切的英文名為Leopard flower或Leopard lily,意為豹花或豹百合,常被栽種為觀賞植物。中藥也取其根狀莖,用在清熱解毒、利咽消痰、散血消腫等方面,主治扁桃腺炎、咽喉炎、咽喉腫痛、肺熱咳嗽痰多、咳逆氣喘、關節炎、牙痛等症。
射干花
射干仙境
順著山徑爬坡直上,兩旁有些梯田的駁坎遺跡,足見早年此地農業之興盛,梯田廢耕後,林木也長成大樹。山徑的盡頭再次接到巴拉卡公路,有間僅餘鋼架的廢棄房舍,穿越巴拉卡公路,右前方可銜接至十八彎古道的入口。(8:54)
梯田駁坎
十八彎古道巴拉卡公路入口(由前方護欄進入)
十八彎指的是自草濫仔(大屯自然公園)出發,經貓頭,再下至百六碶腳的古道,沿途在冷水空仔附近,因連續彎折下降,稱為十八彎仔。一開始先爬一小段陡坡,之後的路段變成緩步上升,偶而還可以聽到巴拉卡公路的車聲,走到一半古道旁出現水管,這些水管是昔日櫻花山莊居民所裝設的,作為農作灌溉及民生用水。
十八彎古道
水管路
古道繞著枕頭山的山腰開闢,該山又稱為巴拉卡山,巴拉卡名稱由來,係台北巿政府建設局在國家公園成立前,未經查證以附近地名百六碶閩南語音轉而來,也有寫成百六卡、百拉卡、百力戛或百六砌,皆為同義,其意思三芝鄉誌認為係「百六甲」之音轉而來,與此地開墾之田園面積有關。不過根據學者研究,道光3年(1823)的古契約書中就出現「半天寮後百六砌」,認為從百六碶腳聚落至百六碶頂聚落,由於山路陡峭,於是居民起初利用筆筒樹鋪設台階,以利行走,總共162階,後來改以石塊鋪設,簡稱百六碶,約闢建於嘉慶21年(1816)。
古道路況
瀑布
腰繞之古道,漸漸傳出潺潺流水聲,來到了公司田溪的上游,此溪稱為草濫仔溪,發源於大屯自然公園的大屯池,溪中有處小山凹,約有兩層高的落差,有兩股涓細小瀑布分別由正面及側面流入山凹中的小水潭,溪水清澈冰涼。(9:24)
瀑布
草濫仔溪
瀑布上緣處的古道兩旁出現一道石砌矮牆,古道由中間穿過,右側矮牆築到溪流旁,左側矮牆則往陡削的山坡延伸約十多公尺,根據當地耆老的說法,大屯自然公園與枕頭山一帶曾是牛群放牧之地,矮牆係用來阻擋牛隻亂跑的牛堤。
牛埒
國家公園界碑
古道漸漸靠近百拉卡公路,隱約可聽到公路傳來的車聲,古道的右側突然出現一片空地,地上殘存房屋的水泥地基,再往前還有另一片水泥地,上方有幾根短木柱,順著階梯往上越溪,出現一間一層樓的平房,平房的後方另有一棟已遭祝融的大宅,從屋前的觀景台,可以望見三芝的海邊,大宅前方的道路接到百拉卡公路,只不過大門深鎖,推測這裡大概是人家的渡假小屋。(9:36)
別墅
遭祝融之房屋
原本想從大宅旁越溪,硬切回到古道,不過有點困難,只好又再繞回來,接下來的這一段路直接鑽到芒草堆裡,雖然草長,但路跡尚稱明顯,突然地上出現一個上方圓形,中央金字塔形,下方四方形的柱狀物,這個東西似曾相似,但又想不起來到底是什麼。出芒草林後,右側已經可以看到公路旁的停車場,古道出口就在大屯池旁,兩個圓形交通號誌牌的下方。(9:53)
淹沒於芒草堆中的裝飾石雕
十八彎古道出口接大屯自然公園(交通告示牌下)
從大屯池望向枕頭山的方向,南邊的緩坡,山形像是伏趴在地上的貓,頭在東,尾在西,所以地名稱為「貓頭」。大屯自然公園到鞍部測候所附近舊地名稱為草濫仔,以草濫溪為界再分為前後濫,鞍部測候所一帶為前濫,大屯自然公園這邊為後濫,原本被稱為破埤仔的大屯池,在74年6月擴建為自然公園,並添設環湖木棧道,湖面波光瀲灩,映照遠山倒影,十分美麗。
大屯池與蔡公坑山
大屯池
當走到蔡公坑山登山口時,對照地圖方位,試著想從此處硬切,找出一條可以通往國立公園山之家的路徑,但卻被沿途的有刺植物攔阻,即便抵達恐怕也傷痕纍纍,此時似乎聽到行駛而過的公車聲,於是便放棄繼續探索,衝到二子坪停車場,趕搭108路遊園公車到擎天崗,再改乘小15路直達士林,結束今天的旅程。(10:08)
蔡公坑山登山口
1000305陽明山-淡基橫斷古道(中)國立公園山之家、蜜蜂巢、竹子湖、小油坑、冷水坑、擎天崗
1000313萬里-淡基橫斷古道(下)河南營、聖公媽崙頭、風鼓手仔彎、石(石庶)瀑布、鹿堀坪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1000226三芝-淡基橫斷古道(上)車埕、百六碶、十八彎仔、大屯自然公園

2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請問..淡基橫斷古段.蚵殼港翻越佛祖嶺到大武崙古道..以現在來看.是走那一條山路

經佛祖嶺到大武崙..請轉知..介紹 謝謝 余重泉

Shepherd's Wolf 提到...

淡基橫斷古道基隆段僅有文字敘述,尚末找到相關圖說文獻,日前在研究基隆金山間的輕便鐵道路線時,曾經推敲出可能的路線,輕便鐵道對路線的平坦度及距離短省時的要求較步行高,所以可能與古道有部分重合,尚待實地踏查驗證,如能找到印證的蛛絲螞跡,再貼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