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6日 星期一

1001226-1台南-安平古堡、開台天后宮

安平舊稱為大員,為台灣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也是台灣一詞的起源,荷蘭人在此興建奧蘭治城,後改名為熱蘭遮城,作為統治台灣的中樞,鄭成功取代荷蘭人的政權後,將此地改名為安平,清朝時期安平的重要性降低,舊城亦跟著荒廢,日治時期改建為紅磚平台。

年底跟著小姨子一家人安排家庭旅遊,2天1夜的行程,第1天前往義大世界,這個行程實在不太想參加,但不去又要被碎碎唸,還好第2天到台南的古蹟美食之旅,比較合我的胃口。出台南火車站後,先到台鐵行李房寄放背包,然後到對面的圓環搭乘2號觀光公車,前往安平古堡。2路公車經過的路線,都是些名勝古蹟,但由於時間的因素,僅能擇重點前往參觀,加上我對台南又不熟,還好阿慧已事先做好行程的規劃,又有妹夫帶路,所以不需要花腦筋去想要怎麼走,小羊黏著人瑜姐姐,雖然不用顧小孩,但跟團活動也只能走馬看花,無法盡興繞完整個安平區。
安平古堡瞭望塔
安平在17世紀初期仍為一大片海岸沙洲所形成的潟湖,稱為台江內海,潟湖外側的11座沙洲(稱為鯤鯓)與陸地連為一體,安平則位在大鯤鯓(一鯤鯓)一帶,當時此地為平埔族原住民西拉雅族的台窩灣社(Teyowan)的活動區域,台窩灣意指濱海之地。
瞭望塔階梯
1624年(明朝天啟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來到安平,建立商務活動據點,以原住民語稱此地為Taioan,意指對外來者的稱呼。閩南語發音轉寫為大員、台員、大灣或台灣等名稱,鄭成功時期捨棄大員的名稱,改稱台灣全島為東都,後改稱「東寧」,到了清治時期,設置台灣府,而台灣一辭也就由安平一帶,擴大成為全島的統稱。
熱蘭遮城博物館
17世紀歐洲各國競相前往海上冒險,探索世界,展開大航海時代,浩特曼(Cornelis de Houtman)和一群荷蘭商人在1602年3月20日成立以東印度貿易為重點的荷蘭東印度公司,1619年在印尼爪哇的巴達維亞(雅加達)建立了總部,這家公司可以自組傭兵、發行貨幣,也經過授權可以和國家訂定正式條約。
半圓堡遺蹟
荷蘭東印度公司於1604年在澎湖先建立城堡,與明朝政府交涉開放作為貿易據點,但遭到拒絕,並經明將沈有容逼退。1622年該公司再度佔據澎湖,明朝政府再次驅逐,並利用鄭芝龍來對付荷蘭人,福建總兵俞咨皋動用兵船與荷人交戰8個月,雙方僵持不下,後來議和時以不干涉荷軍佔領台灣,及默許通商,荷蘭人才退守澎湖來到台灣。
安平古堡
荷蘭人來到當時尚無政權統治的福爾摩沙島大員地區,於1624年以木板圍成城壁興建堡壘,名為奧倫治城(Orange),以紀念16世紀荷蘭之奧倫治親王,領導人民發動獨立戰爭,脫離西班牙之統治。3年後(1627)奧倫治城改建,以荷蘭行省名澤蘭省(Zeeland)更名為熱蘭遮城(Zeelandia),1629年再將木板城牆逐年改建為磚石城。荷蘭東印度公司在1652年的郭懷一事件後,又再於台江內海另一側興建普羅民遮城(赤崁樓)。
外城南城壁遺蹟
滿清入關後,鄭成功起兵抗清,原以為有機會在大陸找到立足之地,永曆13年(1659)進攻南京失利後,決定採用在台灣擔任通事何斌的建議,以台灣作為反清復明的基地。永曆15年(1661)4月鄭成功佔領澎湖,並以之為據點,攻打在台灣的荷蘭人。
鄭成功像
鄭軍先圍攻普羅民遮城並勸降,5天後荷軍便投降,鄭成功再繼續進行熱蘭遮城的圍攻,這場戰役一直持續到永曆16年( 1662)2月,荷蘭東印度公司台灣最後一任長官揆一(Frederick Coyett)投降,同意由大員評議會與鄭成功談判,議約媾和退出台灣,結束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灣38年的經營。
鄭成功與揆一
鄭成功攻下熱蘭遮城後,將該地改名為安平鎮,以紀念其故鄉福建泉州府晉江縣的安平,同時也將該城改為「安平鎮城」,鄭氏王朝三代統治者均駐居此城,故又稱為「王城」,康熙22年(1683)施琅擊敗鄭氏政權,台灣納入大清帝國版圖,康熙23年設台灣府,府治移往東安坊,熱蘭遮城失去王城的地位,改設水師協鎮,再置軍裝局,作為儲備軍火、兵器之所。道光3年(1823)台灣發生大風雨,造成曾文溪沖刷大量土石至下游,使得台江內海一夕間滄海變成桑田,大員港因淤塞而沒落。
軍裝局石匾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咸豐8年(1858)清英簽訂天津條約,將安平及淡水開放為通商口岸,安平成為外國商人聚集之地。此時曾發生一段異國戀情,同治年間有位安平買辦商人的女兒,和一位荷蘭船醫相戀,然後生下一位金髮的女孩「金小姐」,只留給她的母親一個黃金十字架當紀念後,便拋棄她們母女不知去向。
砲座
金小姐長大成人後,也和她的母親一樣愛上行船的外國人,這個人也同樣出海後便不再返航,只留下純情的金小姐在港口痴痴的等,後來這段故事被寫成「安平追想曲」,民國40年由陳達儒作詞許石作曲,鍾瑛小姐演唱,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首歌。演藝圈的席曼寧,同樣是台南人,五官深邃,外型亮麗高窕,其先祖也是荷蘭人,或許透過她也可以遙想純情的金小姐的輪廓。民國100年8月13日奇美文化基金會捐贈一座安平金小姐雕像,設於東興洋行旁四季公園草坪,以紀錄這段愛情故事。
小羊和安平古堡
安平追想曲 詞:陳達儒 曲:許石
身穿花紅長洋裝,風吹金髮思情郎,想郎船何往,音信全無通,伊是行船抵風浪?放阮情難忘,心情無地講,相思寄著海邊風,海風無情笑阮憨,啊~不知初戀心茫茫。
想起情郎想自己,不知爹親二十年,思念想欲見,只有金十字,給阮母親做遺記,放阮私生兒,聽母初講起,愈想不幸愈哀悲,到底現在生亦死,啊~伊是荷蘭的船醫。
想起母子的運命,心肝想爹也怨爹,別人有爹疼,阮是母親晟,今日青春孤單影,全望多情兄,望兄的船隻,早日倒返安平城,安平純情金小姐,啊~等你入港銅鑼聲。
紅磚高台
台灣出產樟腦,荷治時期由荷蘭人把持,清治時期則由英國人獨佔樟腦貿易,由於箇中利益甚大,因此清廷於同治2年(1863)收歸官辦,英國領事要求恢復自由買賣均未果,同治7年(1868)英商因樟腦與清廷起衝突,英國為保護英商,派遣艦隊駛入安平港並開砲,史稱樟腦戰爭,英軍登陸佔領安平城,之後又引爆火藥庫,使得城牆毀壞成為廢墟。
清代古砲
同治13年(1874)沈葆楨興建二鯤鯓砲台(億載金城)時,又拆走安平城磚。日人治台後,於明治29年(1896)將城垣剷平,在殘蹟之上另築方形台階式紅磚高台,高台上建蓋日式住房,作為海關官長公館,並在城下建築職員宿舍數幢,荷蘭人所建城堡幾乎全毀。昭和5年(1930)4月30日,為準備10月所舉行的台灣文化3百年紀念大典,將官舍和宿舍全部拆除,城上改建新式洋樓,作為展覽及接待外賓用,成為今日之文物陳列館。
安平古堡文物陳列館
安平古堡石碑原刻「贈從五位濱田彌兵衛武勇之趾」,以表彰濱田抗稅事件,戰後台南官派市長卓高煊磨掉日人刻字,改刻「安平古堡」。濱田彌兵衛抗稅故事發生在荷蘭東印度公司入台後不久,日人很早以前便和漢人在台灣沿海走私,濱田彌兵衛於1626年帶領江戶幕府簽發的朱印船到台灣買生絲,荷蘭東印度公司向濱田徵收貨物輸出稅,但濱田認為荷蘭銷日商品免稅,故拒絕納稅。
安平古堡碑
濱田打算借用戎克船到泉州運回貨物,也因此遭到荷蘭東印度公司拒絕,讓濱田彌兵衛心生不滿,他獲悉新港社原住民也遭受荷蘭人虐待,於是在1627年帶領該社16名原住民以「高山國使節團」的名義,向長崎代官末次平藏控訴荷蘭暴行,策動江戶幕府反對與荷蘭人通商。隔年春天濱田彌兵衛再次率領470人的船隊來台,同行包含先前16位原住民,當時荷蘭的台灣長官彼得·奴易茲(Pieter Nuyts)接獲密報,登船安檢查扣大批武器及火藥,並軟禁濱田一週及禁錮16名原住民。
考古坑
濱田後來採取武力,率領數十名日本人闖入彼得·奴易茲住處,綁架彼得·奴易茲及其子,經過協商後,以彼得·奴易茲之子當人質返回日本,並封閉荷蘭在平戶的商館。荷蘭人數度交涉恢復和日本貿易,均不得要領,東印度公司巴達維亞總部因此在1629年將彼得·奴易茲撤職並判刑2年,然後送到日本監禁,荷日通商才得以恢復,故以此事件起算至昭和5年(1930),剛好滿3百年。
開台天后宮牌樓
安平開台天后宮建於民國55年,其由來可追溯至明永曆15年(1661),鄭成功渡海時為安定軍心,特從福建湄州恭迎三尊鎮殿媽祖神像護軍,擊退荷蘭人後,暫時供奉於熱蘭遮城的荷蘭教堂內,永曆22年(1668)拆除教堂興建天妃宮供奉,清初由明鄭時期所建之廟多稱為偽廟,本廟係最早在台供奉媽祖之廟宇,故稱開台,因此同治13年(1874)沈葆楨奏請改稱「開台天后宮」。乙未日人接收台灣,抗日活動紛起,一批未及逃脫的清兵在天后宮遭日軍圍困,共56人遭到屠殺,日軍在廟後就地挖坑埋屍,後來冤魂出沒傳說紛起,安平人不敢去廟中拜拜,廟宇也跟著荒廢。
開台天后宮
日人遂以廟地作憲兵宿舍,於是地方人士將媽祖廟之神像分祀各社,後來日人拆除天后宮,改建為安平公學校(石門國小)。現在的廟址為前清水師協鎮署的舊址,日人曾在此設立安平尋常小學校(西門國小),學校後來遷往安平古堡北側,一直到民國51年才決定重建,歷時4年完工落成,並於4月11日吉時,奉請三尊媽祖寶像入廟安座。
媽祖神像
民國79年農曆3月本廟曾遭祝融,火勢猛烈將正殿媽祖座椅燒成木炭後止住,但3尊媽祖金身與其他神像皆安然無恙,信眾皆感於媽祖神蹟護佑。主殿的左側為文昌殿,供奉文昌帝君,是保護文運與考試的神祇,右側則為元辰殿,供奉60位星君值年太歲,為人類的本命歲神,主掌人間的禍福吉凶。我們也誠心祭拜,祈求神明能消災解厄,讓來年運勢能夠順遂。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1001226-1台南-安平古堡、開台天后宮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