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3日 星期六

1030503七堵-七星煤礦(鹿寮一坑、鹿寮二坑)

鹿寮一坑、鹿寮二坑位於基隆市七堵區友二里友蚋、鹿寮地區,原為基隆煤礦公司所屬七星煤礦下之礦場,日治時期即開採,現存之坑口為昭和8年(1933)由益興炭礦開坑,後賣讓日人資本南海興業株式會社經營,戰後政府接收成立臺灣工礦公司七星煉焦廠,民國49年10月工礦公司讓售基隆煤礦公司經營,易名為七星煤礦。

繼上次第一部建基煤礦紀錄片之後,與永佳樂的小杜建立起合作的默契,有感於老礦工的凋零,礦坑的風化崩塌,煤礦文化隨著時間流逝呈等比級數勢微,未來規劃打算陸續拍攝一系列的煤礦紀錄片,配合在地礦工訪談,將殘存的礦場遺跡留下珍貴的影像。第二部的主題為七星煤礦,利用取景拍攝的機會,順便將這幾年間蒐集到此礦的相關資料做個補充整理,期望能留下完整的紀錄。

青苔舊橋

興化橋旁的公車站名為一坑,興化橋上游不遠處有一座橫跨鹿寮溪的水泥舊橋,橋幅不到1.5公尺,僅能供行人或機車通行,舊橋西側隱藏著一座隧道,夾在民宅間狹窄的巷子裡,外部無明顯的指標,稍不留意極易錯過。

通往新壹坑的隧道

隧道所在的位置原為一處天然的溪谷,為闢建運煤鐵路,故將V字型的溪谷填平,讓鐵路從上方通過,原本鹿寮溪畔附近的礦工至新一坑礦場工作的路線遭阻斷,因而在鐵路的下方另外興築一座專供礦工上工的隧道,以及一座讓溪流通過的磚造水路隧道,隧道東端為民居,西端則是已呈原始森林樣貌的林蔭步道,呈現極大的反差。

鐵路分岔口左往新壹坑右往鹿寮二坑

七星煤礦礦區號碼礦業字第2351號,礦區面積廣達788公頃30公畝13公厘,範圍包括基隆市七堵區友蚋以及新北市汐止區的北港、叭嗹港,內含烘內礦場烘內坑及鹿寮礦場鹿寮一、二坑,同屬於基隆煤礦公司所有。
新壹坑坑口
該礦區日治時期最初可溯自原礦字752號,以及後來分割出的原礦字2671號,原礦字752號明治39年(1906)5月31日設定礦權,礦業人遞嬗依序為明治42年(1909)高大海、大正元年(1912)黃進德、大正4年秋山義一、大正5年顏雲年、大正8年基隆炭礦株式會社,昭和4年(1929)4月原礦字2671號自原礦字752號分出,礦業人柴田繁太郎、昭和7年周錦樹、昭和9年益興炭礦株式會社、昭和17年(1942)賣讓南海興業株式會社經營,雖然礦業人名稱仍為益興炭礦株式會社,但社長已變更為南海興業的山內卓郎。
新壹坑牌匾左側小字益興炭礦
根據大正14年的臺灣炭礦誌所載第752號礦區在臺北州七星郡汐止北港五堵車站北方約4哩,大正7年初由顏雲年開坑,同年9月移轉至三井財團與顏雲年共同成立的基隆炭礦株式會社名下,後交由德興公司包採,三井物產會社負責販售。該礦屬第三紀層木山系的油炭,煤層上層1尺3寸,本層2尺,下層1尺3寸,主要開採本層煤,利用殘柱式和長壁法採掘,排氣坑道自然通風法,使用蒸汽幫浦排水,煤質為品質優良的臺灣二等炭,坑口至五堵車站貯炭場距離4哩2分,鋪設手押輕鐵,其中社有(后)線1哩8分,後宮炭礦線2哩4分。

新壹坑坑內

基隆炭礦株式會社於昭和4年4月原礦字752號切割分出2671號後,移轉予柴田繁太郎,昭和7年再移轉予汐止人周錦樹經營。周錦樹為汐止礦業聞人周再思的大弟,生於光緒9年(1883)11月26日,幼少習漢學,通經史,及長跟隨其兄的腳步投身礦業,其能刻苦自勵,努力經營終於成為礦業巨富。周錦樹從柴田繁太郎取得2671號礦區,原烘內炭礦及鹿寮炭礦已廢坑,昭和8年(1933)1月開鹿寮新壹坑,同年6月開鹿寮二坑,現今新壹坑的坑口仍可見當年留下的牌匾。

新壹坑坑底

開辦礦業需要極大的資本購置相關設備,周錦樹與高水、廖進發、嚴丙丁等人於昭和9年3月共同出資設立益興炭礦株式會社,資本額150萬日元,從事石炭採掘及買賣、鑛業權取得及賣買、運送業及附帶一切業務。益興炭礦株式會社除納入原周錦樹之2671號礦區內的烘內炭礦及鹿寮炭礦外,另取得北港口炭礦,後改為北港一坑照常生產,北港二坑和部分礦區借給嚴丙丁開鑿北港三坑包採。

新壹坑風坑

益興炭礦株式會社發展的速度很快,昭和8年(1933)時職員才5人,礦工及工友等其他從業者共百餘人,隔年(1934)迅速擴展到職員10人,礦工千餘人。昭和13年(1938)台灣總督府為因應日益緊張的戰爭需求,開始實施一連串的自己自足生產力擴充計畫,包括增加能源生產的「石炭四年增產計畫」。益興炭礦株式會社利用此計畫的設備助成金及新坑開發助成金等獎勵政策,並陸續增資,開鑿鹿寮新二坑,積極擴充軌道和器材等設備,鋪設三噸蒸氣機關車鐵路鹿寮線及北港線共12公里,及設立機械選煤廠,昭和16年(1941)私設專用鐵路鹿寮線及北港線竣工。

風坑通道

益興炭礦株式會社經此擴充後,昭和16年(1941)年產量達14萬4,000噸,職員約70人,礦工仍有千餘人,其礦產為石炭,礦區分布在基隆七堵友蚋、瑪陵坑,和汐止北港、叭嗹港、鄉長厝一帶,總面積達300餘萬坪,一度號稱為台灣第三大礦。(前5名依序為基隆炭礦、台陽礦業、益興礦業、中台礦業與張聰明)。然而好景不常,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戰局吃緊,益興炭礦因全為汐止台灣人資本,不符皇民化政策,台灣總督府壓迫益興將一半股份吐出來給日本人共同經營,益興認為戰局不明,於是在昭和17年(1942)將全部股份,以3百萬元轉賣給日人中京資本系社長山內卓郎所擁有的南海興業株式會社,並改為益興礦業所。

新壹坑山後的通風井

周錦樹為人富有幹才,交際手腕,在民間及官方享有很高的信望曾擔任汐止街協議會員,汐止信用組合理事等公職,以及益興炭礦、德興炭礦各株式會社社長,也曾組織金厚利公司包採九份金礦。交出益興炭礦經營權後,於昭和19年8月30日往生,得年62歲。

大富拉著小杜的頭髮冒著生命危險拍攝通風井

南海興業接手後,為專心經營生產下部系的原料煤,將生產中部系燃料煤之北港一坑交給蘇成水包採,北港二坑給周厚,北港三坑仍由嚴丙丁包採。益興炭礦株式會社移轉後,經營階層由南海興業派任,其代表取締役(董事長)山內卓郎、常務取締役(常務董事)佐佐木留吉、取締役(董事)井田憲次、森作治郎、高水、監查役成田幾次郎、松本鐵郎。

新壹坑山後的通風井內部

南海興業株式會社昭和15年11月成立,資本額400萬日圓,股數8萬株,經營項目臺灣及南支南洋業務經營、石炭採掘及買賣、石綿採掘及加工販賣、煤焦及海綿鐵製造及販賣、農林作物栽培及加工販賣、牧畜及皮革事業、同種事業投資、前各項關聯一切業務。經營階層取締役山內卓郎、常務取締役井田憲次、取締役赤松範一、森平X、下鄉寅吉、井上源之亟、菅勇、常田健次郎、松本新太、監查役瀨尾喜一郎、上田源三郎、柴田嘉市,幹部社員營業部長中川嘉一郎、文書課長吉田六郎,股東數昭和17年3月末43名,大股東東洋產業40,250股、東洋製鋼9,900股、常田健次郎7,000股、山內卓郎6,600股。

鑿穿山壁供火車通過的地塹

從五堵車站通往鹿寮礦場,曾經興築手推台車的輕便車道與運煤專用鐵路,以供人貨對外交通運輸之用,但這些軌道設施於產業道路的闢建及礦場歇業後,由汽車取代火車,次第遭到拆除的命運,蒸汽火車冒著黑煙,拖著長長的運煤列車,穿越山林的情景,如今僅能在舊照片中追憶。

攀附的樹根長度幾乎與樹冠等高

該礦自明治39年5月31日設立礦權起,日治時期的產量及移轉情形如下表:
年度礦區號碼坪數產量礦山名礦業人
明治42年752號36,019坪高大海
大正1年752號119,697坪575,000斤黃進德
大正3年752號119,697坪949,900斤黃進德
大正4年752號119,697坪10,812,940斤(大4下)秋山義一
大正5年752號541,287坪21,594,350斤顏雲年
大正6年752號1,616,376坪23,356,184斤顏雲年
大正7年752號1,931,412坪20,991,856斤顏雲年
大正8年752號1,931,412坪56,865,949斤基隆炭礦株式會社
大正9年752號2,384,261坪56,596,846斤鹿寮炭坑基隆炭礦株式會社
大正10年752號2,384,572坪64,949,133斤鹿寮炭坑基隆炭礦株式會社
大正11年752號2,384,572坪53,259,302斤鹿寮、烘內炭坑基隆炭礦株式會社
大正12年752號2,384,572坪66,641,910斤鹿寮、烘內炭坑基隆炭礦株式會社
大正13年752號2,384,572坪39,774,540斤烘內炭坑基隆炭礦株式會社
大正14年752號2,384,572坪48,131,656斤烘內炭坑基隆炭礦株式會社
昭和1年752號2,384,572坪烘內炭坑基隆炭礦株式會社
昭和2年752號2,384,572坪烘內炭坑基隆炭礦株式會社
昭和3年752號2,384,572坪烘內坑基隆炭礦株式會社
昭和4年2671號1,669,562坪37,310,901斤柴田繁太郎
昭和5年2671號1,669,562坪41,349,897斤柴田繁太郎
昭和6年2671號1,669,562坪37,090,968斤柴田繁太郎
昭和7年2671號1,669,562坪10,761瓲烘內炭礦周錦樹
昭和8年2671號1,669,562坪39,200瓲益興炭礦周錦樹
昭和9年2671號1,669,562坪46,993瓲益興炭礦益興炭礦株式會社
昭和10年2671號1,669,562坪49,163瓲益興炭礦益興炭礦株式會社
昭和11年2671號1,669,562坪44,991瓲益興炭礦鹿寮新一坑、烘內坑益興炭礦株式會社
昭和12年2671號1,669,562坪益興炭礦鹿寮新一坑益興炭礦株式會社
昭和13年2671號1,669,562坪益興炭礦鹿寮新一坑、同分坑、烘內三坑益興炭礦株式會社
昭和14年2671號1,669,562坪益興炭礦鹿寮新一坑益興炭礦株式會社
昭和15年2671號1,669,562坪益興炭礦鹿寮新一坑益興炭礦株式會社
昭和16年2671號1,669,562坪益興炭礦鹿寮新一坑益興炭礦株式會社
昭和17年2671號1,669,562坪益興炭礦鹿寮新一坑、鹿寮新二坑益興炭礦株式會社
鹿寮煤礦工寮
戰後台灣工礦股份有限公司煤礦分公司接收日人資產南海興業株式會社名下之汐止煉焦廠及益興礦業所之烘內、鹿寮礦場,改為臺灣工礦公司七星煉焦廠,位於瑪陵坑的永裕坑也是台灣工礦公司七星焦廠之附屬煤礦,所產原煤,專供該廠煉焦之需,七星焦廠原名七星煤礦,自民國39年10月起,以製煉焦炭為中心工作。該廠業務為一面著重焦炭之產銷,一面兼營原料煤之生產,而又以柏油、煤餅、煤球等之產銷為副業,該廠有職員100餘人,工人900餘名。
工寮內部
該廠所屬礦場生產工程所使用之動力,除永裕坑係使用蒸氣鍋爐外,其他各單位均係使用電力,且全部係由電力公司臺北區管理處汐止變電所供應,該廠及所屬各坑場每年用電量約在160萬度以上。該廠各礦生產之煤炭,除一部份塊煤交石炭會收購外,所餘屑粉全為該廠煉焦之原料煤,經水洗後,由煉焦工場製煉焦炭。在焦炭之製煉過程中,並提取其副產物,如柏油等,民國39年為節省木炭、養護森林,曾試製煤餅、煤球、熟煤等,供家庭燃料之用,煤球、熟煤兩項產品,因銷路欠佳,便停止生產。
房間內部
民國44年10月依照政府耕者有其田辦法開放民營,成立鹿寮礦場,民國49年10月林伯壽等人向台灣工礦公司承購鹿寮坑及烘內坑,成立基隆煤礦股份有限公司,鹿寮坑易名為七星煤礦,其中鹿寮一坑又稱為基隆鹿寮煤礦,執照臺濟採字第2628號,員工數約130人,民國55年因坑內水災而收坑,總計自民國35年開採至民國55年收坑,開採21年期間,總產量389,534公噸,年平均18,549公噸。

運煤軌道的橋橔

煤層屬下煤系,可採煤層有二:上層及下層。兩層垂直間距約18公尺,上下岩磐為砂岩、頁岩或砂質頁岩之互層。煤層平均厚度:上層35公分,下層50公分,傾斜平均25度,走向大致北東50度。主要坑道除本卸外,尚有排風坑:傾斜25度,高5呎,寬6呎,長3.2公尺。上層斜坑高寬皆7呎,長280公尺,傾斜20度,採上層煤。下層斜坑,高6呎,寬7呎,長100公尺,傾斜20度,採下層煤,各斜坑分岐左右片道,共計總長達600餘呎,採煤方法為前進式昇拂法,除各主要坑道護煤柱外,均不保留煤柱,採掘地區以廢石充填,上下片道間隔為150呎,而各昇間距約30呎上下,視煤之厚薄而定。日治時期即已進入到海平面底下300公尺左右開採。

鐵道橋橔側面

鹿寮二坑執照號碼臺濟採字第2268號,後來承繼七星煤礦之名,民國68年由王白石接辦,改名為山裕煤礦,民國75年廢礦,員工數約199人,統計自民國35年開採至民國74年收坑,開採39年期間總產量948,485噸,年平均24,320公噸。鹿寮二坑全區面積約48餘公頃,煤層屬下煤系,可採煤層有二,上層厚度平均30公分,下層平均39公分,均傾斜南方20度左右,走向大致北東60度,兩煤層上下垂直距離約18.8公尺。
理事長示範手推台車
兩煤層均常膨縮,下層尤甚,故最厚可達200公分以上,薄至數公分,但不見其尖滅。主要坑道,除本卸外,尚有管卸與本卸並行而下,長690公尺,為排風坑。上層煤層現有東9至11片,總長660餘公尺,下層煤巷有東8至11片,西10至11片,總長700餘公尺,西斜坑高寬皆7呎,傾斜22度,沿上層煤下拓,已達200餘公尺,井下採煤用昇拂向前進短壁法,利用廢石填充。
攝影師小杜冒險入坑
七星煤礦由於地質因素之應用集中,使得瓦斯突出狀況頻頻,民國60年12月1日上午10時50分,在十四坑東再斜坑西三半片附近地底2200公尺的坑道中,發生一次半徑達一百公尺的嚴重爆炸,當時中央日報報導造成30人死亡,9人失蹤,5人輕重傷的災變,最後死亡人數確切數據為42人,受傷5人。當爆炸發生後,外間雖然已經知道坑道中發生事故,但一直到11時10分,始接獲爆炸點附近人員以電話報告發生嚴重爆炸事件,再經通知保安人員進行調查確實爆炸地點後,始展開搶救工作。
鹿寮二坑坑底
由於坑道太深,爆炸後燈光熄滅,施救工作至感困難,首先被發現的3個受傷的礦工,已燒得全身烏黑,據醫院的診斷,有2人為百分之百的燙傷,隨後挖出來的,則都是烏黑的屍體,有的還殘缺不全,至晚間10時止,分4次自2200公尺深的坑道中,搬運出來22具屍體,除已搬運出坑的屍體外,從遠處可以看到的屍體還有8具,因坑道中空氣污濁,施救人員無法進入,將等待空氣抽換後,才能運出,據公司人員說另外還有9人,因爆炸後落磐,尚未找到,據推測也是凶多吉少。1日在七星煤礦各坑道中工作的礦工共有189人,所幸爆炸後未影響到其他坑道,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捲揚機座

已確認死亡名單:蘇清圳、黃國光、林朝豹、楊連光、蔡天送、張春長、李添進、邱清標、洪榮生、黃煥章、林金埤、卓連福、唐三治、蘇四川、洪春發、高萬福。下落不明高宗寶、陳文吉、江水、詹添發、施旺欉、黃有進、呂梅村、白文黑、王崑山、蘇丁旺、林義元、蔡益、蔡田、余賦、廖森源、宋輝雄、廖玉成、黃金發、蘇水火、倪耀偉、林朝陽、張木泉、鄭弘宗。受傷名單蘇樹梧、蘇新丁、陳文雄、張中明、廖濱生。

60年12月2日中央日報報導七星煤礦災變

據中央日報報導指出,該礦亦曾在昭和17年(1942)12月1日發生災變,造成50名礦工罹難,當時農曆為10月24日,相隔29年後再度發生災變,民國60年12月1日農曆為10月14日,十四坑東再斜坑西三半片附近發生災變,由於4與死同音,因此為避開不幸,西四片不稱西四片,而以三半片來代替,礦災在第四片發生,加上日期的巧合,均是礦工最忌諱的4字,另據當地人指出,礦災發生後,原本向葬儀社訂製41口棺木,結果送來42口棺木,沒想到後來竟再往生一人,似乎冥冥之中早已有定數。

69年2月5日中央日報報導七星煤礦災變

民國69年2月4日上午9時半許,七星煤礦再度發生災變,距離坑口2千公尺的煤坑內,突然發生瓦斯爆炸,造成坑道內煤層崩塌,將15名礦工埋困,至下午6時止已救出11名被困的礦工,其中9人身受重傷,兩名輕傷,另有4名礦工仍被困在坑道內,生死不明,礦場主任余清圳在參加搶救工作時受輕傷,使受傷人數增為12人。
被埋人員為吳龍飛(47歲,住基隆市中山路)、林豐田(42歲,住基市華新一路)、許堂科(46歲,住宜蘭頭城鎮)、賴悅如(34歲,住宜蘭縣礁溪鄉),送往八堵礦工醫院急救者為邱明田(42歲)、蘇讚輝(48歲)等2名,送往汐止濟仁醫院急救者是陳輝煌(48歲)、詹吉昌(57歲)、林榮富(55歲)、黃連本(61歲)、姚木生(45歲)、黃火樹(49歲)、黃祥(56歲)等7名。兩名輕傷者為吳木樹和胡雲清,經包紮後已返家休養。

胡雲清先生的合格證

原因係3日發現坑內出現瓦斯,遂於當日晚上施行瓦斯爆炸誘導工作,隔日上午9時30分許,該礦負責人兼安全管理員吳龍飛,率領工人林豐田進入離坑口約兩千公尺的再斜東7片坑探勘,不料由於坑道內的瓦斯尚未溢散,一經探驗,即發生爆炸,頓時將40噸的煤層爆裂崩塌,吳龍飛連同其他14名礦工悉數遭到爆裂的煤層掩埋。鹿寮煤礦主任俞清圳獲悉災變之後,立即率領礦工進行搶救,將邱明田、蘇讚輝、陳輝煌、詹吉昌、林榮富、黃連本、姚木生、黃火樹、黃詳、吳木樹、胡雲清等救出,俞清圳本身因救人而受輕傷,另外吳龍飛、林豐田、許堂科、賴悅如等4名未救出,最後這4名確定罹難,受傷為12人。
諸繕橋
我們在拍攝過程中,發現舊工寮內尚有一名老礦工胡雲清先生住在裡頭,他是江蘇人生於民國13年,軍人隨國民政府來台,退伍後到礦場工作,幸運的躲過2次礦災,在中央日報報導還有提及他的名字,濃厚的鄉音幾乎很難聽得懂,雖然已經92歲高齡,但身體依然相當硬朗。據其指出60年的礦災在一坑,69年在二坑,不過文獻中記載一坑在民國55年便撤收,難不成之後還有繼續運作,令人困惑。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1030510七堵-七星煤礦(鹿寮一坑、鹿寮二坑)

10 則留言:

louh 提到...

您好,因為我有點混淆,我想請問究竟鹿寮一坑、鹿寮新壹坑、鹿寮二坑、鹿寮煤礦以及七星煤礦這幾個名字的關係,以及承繼的時間順序是什麼呢?希望您能解惑,感謝您!

Shepherd's Wolf 提到...

鹿寮一坑及鹿寮二坑為原益興炭礦位在友蚋溪右岸及左岸的坑口名,以其作為開採區域的代稱,鹿寮新壹坑是取代原鹿寮一坑開採的坑口,戰後七星煤礦承受益興炭礦礦區,最後再轉手稱為鹿寮煤礦。

louh 提到...

十分感謝版主的回覆!

我最近也在研究鹿寮一代的礦坑,因閱讀到您的文章,我前天試圖去實地訪查鹿寮二坑以及鹿寮一坑通風井,往二坑的水泥牆旁現在被一個鐵皮所圍起,我不顧一切爬進去有找到舊礦場建築,但就是找不到您說的坑口,不太確定究竟它的方向還是有可能已經滅失了,實在找得很挫敗,另外也尋不得從華新二路97巷通往一坑通風井的路徑,真希望您能帶路啊!!!不知您有何建議,拜託了!!!

Shepherd's Wolf 提到...

二坑坑口在樹林內,無路徑可達,須從馬路上切,一坑通風井在民宅內側邊的山區,外觀不是很明顯。

信 提到...

60年12月2日中央日報報導七星煤礦災變...原本向葬儀社訂製41口棺木,結果送來42口棺木

對照;日期與數字都不一樣@@

08:04~10:15
60年12月14日,10:25,原本向葬儀社訂製49口棺木,結果送來52口棺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P7ByuTlPkw&t=3s

Shepherd's Wolf 提到...

人的記憶年久會模糊斷片,本文日期和數字除報載資料外,另根據相關文獻之傷亡數字而來,影片中所述有誤。

可可 提到...

那樣殘破的工寮還有居住 這是有愛在守護著吧

魚寶's life 提到...

這些內容不知版主出處為何處?文章裡面提到的俞清圳是我深愛的爺爺,謝謝您的紀錄

匿名 提到...

請問新壹坑好找嗎

匿名 提到...

我也是烏龍罹難者的孫女,但也因為這件事發生,我爺爺在那次退休也不再過生日,低調過完餘生,後來在2019年國曆七月往生享年9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