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3日 星期日

990523坪林-下洞瀑布

下洞瀑布位在坪林鄉石(石曹)村尖山湖地區,此處相傳為日據時期,抗日義民軍大營所在地,溪畔大營遺址規模龐大,而且保存良好。

清晨的天空,雲量不多,估計中午前應該不會有大雨發生,於是又再度驅車,從北宜高坪林交流道下,接上北宜公路往宜蘭方向,過碧湖橋後左轉產業道路,清晨視野清晰,連遠方的鷹嘴嶺山頂上的基地台都一覽無遺,經過刣牛寮橋後,抵達尖山湖14號登山口。(7:30)
尖山湖14號
山徑
從民宅右側旁小路進入,岔路先轉左往下洞瀑布方向前進,過一處小山溝,後轉往右側順著碧湖溪畔上方行走,沿途溪水聲不絕於耳,前段路況遠比想像中要佳,有綠樹遮蔭,路面寬廣少雜草,但因這幾日連續午後雷陣雨影響,部分路段有些泥濘,有小部分坍塌,尚不至於影響行走,但樹葉潮溼,朝露一下子便讓衣服及褲子吸飽了水,感覺不是很清爽,一路坡度尚稱平緩,蜘蛛網多了些,但相對的小蚊蟲就少了點,沿途所見樹木枝幹細,可知此地開發早,老樹已砍伐殆盡,途經一處竹林,山徑的兩側均可發現有殘存之建物石塊與駁坎遺跡。(7:47)
竹林
建物遺跡
山路繞著梳妝頭山的右側山腹行進,不久便接到往梳妝頭山的岔路,此為新闢之山徑,至梳妝頭山約70-80分鐘,路程較遠但較安全,舊的登山口在尖山湖14號民宅前的產業道路旁,路程較短,但登頂前有一段陡峭坡較危險,由地圖上等高線密集的程度便得窺一二,不過此山非此行之重點,也未打算上去一探究竟。(7:53)
往梳妝頭山岔路
叉子樹
入口處前的溪谷狹窄,愈往上游則愈寬廣,經過一段平整的道路,感覺像是人工整平的,右側還有一片較低,但更為寬闊的空地,儘管上頭已長滿雜草,仍可看出其舊時的規模,如此平整確實有些怪異,有點像是梯田的感覺,走到盡頭接到碧湖溪,溪畔與山徑垂直約1公尺高,需越過溪才能到達對岸。(8:04)
平整的山徑
碧湖溪邊
此處應該就是當初抗日義民軍的大營遺址,位在溪畔取水便利,溪谷的腹地頗大,未越溪前的空地長度接近百公尺,有3層的駁坎,可容納不少駐軍在此紮營。感覺下洞在遠古前應該是一座湖,被週邊的山所包圍,湖水滿溢後,朝南南西方較低矮的地方缺口流出,侵蝕日久湖水流光後,才留下這一大片平緩的山中平原,可以從河床的高低起伏不大看出跡像,由於有這麼優良的先天條件,才能容納成千上百的義民軍在此生活。
義民軍大營遺址1
義民軍大營駁坎
抗日義民軍駐紮此地之由來,得回溯至1895年4月17日,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簽署馬關條約割讓台灣談起,島內民眾不想成為受日人統治的殖民地,於是擁當時任台灣末代巡撫的唐景崧,於當年5月23日發表「台灣民主國獨立宣言」,5月25日台灣民主國成立,由唐景崧出任總統,丘逢甲為副總統兼台灣義勇軍統領,劉永福為大將軍,年號「永清」,但當時唐景崧根本不想領導抗日,期盼透過國際援手,如三國(俄、德、法)向日干涉還遼的方式來避免台灣被佔領,台灣民主國成立迄今(2010年)已滿115年。
義民軍大營遺址2
如果還沒越溪前就被這邊的陣仗給嚇到的話,越溪後的規模更讓人震驚,綿延超過2-3百公尺長的距離,皆為類似之場景,駁坎也有2-3層之多,這些已廢棄之營地,上頭多蔓生闊葉樓梯草之類植物,難以想像當時山谷之中,人聲雜沓的情景,深山隱蔽,加上入口窄,日人如大軍進攻,容易遭到義軍伏擊,無怪乎這些義軍可以在此山谷中與日軍抗衡數年。
對岸義民軍大營遺址1
對岸義民軍大營遺址2
1895年6月2日,李經芳與日本海軍大將樺山資紀辦理交割,6月3日日軍攻陷基隆,唐景崧於6月4日化妝為老婦,捲款棄職潛逃中國廈門。丘逢甲得知唐景崧逃走,亦挾帶公款逃亡中國廣東嘉應州。唐景崧逃亡後,民眾擁護當時駐防台南的劉永福接任總統,但劉永福並未接受,對外仍稱幫辦。由於清政府封鎖大陸與台灣的交通,斷絕一切支援,劉永福指揮黑旗軍邊戰邊退,並暗中與日軍談和,卻慘遭日軍羞辱拒絕。
大營駁坎1
大營駁坎2
10月19日黑夜,他竟拋棄多年生死與共的8千多名袍澤,打扮成老太婆與身攜寵物的模樣,以躲過日軍臨檢,獨自潛逃登上英國籍商船「塞里斯輪」(Thales),但10月21日卻在台灣海峽公海遭日本海軍艦隊扣押,一度引起英日關係緊張,因為該臨檢事件差點遭逮捕的劉永福,後來仍順利內渡回鄉,但後來此事被英日兩方媒體與外交文件披露,日後流傳成「阿婆弄港」(或「阿婆仔弄港」「阿婆仔浪港」)的台灣諺語,有「將士臨陣脫逃」或「溜之大吉」意思。主將潛逃後群龍無首,10月21日被日軍攻入大本營台南,臺灣民主國因而滅亡,日軍在佔領台南後,於10月22日宣佈「全島平定」。
階梯
對岸義民軍大營遺址3
眼前盡是一片雨林景觀,僅能透過林間縫隙,窺見灰暗之天空,潺潺流水聲,偶而夾雜山羌之吼聲,竹雞受到聲音驚動而振翅飛竄,溪谷水質清徹見底,魚蝦自在遨遊,愈往河谷上游挺進,便愈接近北宜古道的稜線,溪畔出現指示牌,為通往北宜古道馬鞍格岔路,依現有高度判斷,至少需再爬升近2百公尺左右,不算太高,再往前亦有通往北宜古道土地公廟的岔路。(8:37)
往北宜古道馬鞍格岔路
日人入台前認為只要打敗正規軍,佔領台灣根本不成問題,但出乎日人意料之外,雖然上層的士紳階級貪生怕死,但底層的台灣人卻有強烈之守土意識,不分閩、客或原住民群起抗日,正當日人正準備歡慶佔台後的第一個新年時,各地義民軍領袖亦約定在12月31日除夕夜起義,共推胡嘉猷(前清四品武官)擔任總指揮,要以武力奪回台北城。
義軍以簡陋之裝備與日本正規軍作戰,雖然一時佔得優勢,日軍後續增援,在人員與武器裝備懸殊之情況下,攻城終告失敗,義軍傷亡慘重,抗日領袖不是逃亡大陸,便是轉入深山,其中在北宜古道附近活動之義軍領袖,如深坑、石碇的陳秋菊、陳捷陞、坪林鄭文流及宜蘭的林火旺等,皆以山岳天險作為屏障,與日人展開長期抗戰,位在尖山湖下洞的義軍大本營,推測應屬林火旺、鄭文流或林李成之根據地。
由於有這些勇敢的台灣人群起反抗,這塊讓日人從清廷輕易取得的肥肉,因抗暴事件而難以下嚥,於是在1896年4月1日日本帝國議會上有「出售台灣一億元之論」,台灣陸續而起之抗日活動長達21年,一直到1916年西來庵事件後,才結束抗日活動。
溪瀑
過義軍大營遺址後,路徑變的較不明顯,不過大致皆溯溪上行,一旦山窮水盡疑無路時,循溪上行或越溪尋覓一番,必能柳暗花明又一村,由於大部分時間需在溪的左右岸穿梭,最好是穿著雨鞋,否則鞋必溼,還有無孔不入的螞蝗,也是讓人防不勝防。途中偶而還會經過幾處平坦地,如果仔細翻開草堆察看,也會發現一些駁坎,經過一番奮戰後,終於抵達此行之終點-下洞瀑布。(9:23)
下洞瀑布1
下洞瀑布2
下洞瀑布高約十公尺,瀑布水流成束狀,像是沒關緊的水龍頭,又像是一只正在倒水的茶壺,下方一處深潭承接瀑布,水流則向右側流出,瀑布下方的石壁內凹,可行走至瀑布後方,宛若水濂洞一般,瀑布旁發現一只舊碗,看來有些年紀,旁邊另一只破碗似乎更老,瀑布所在地十分幽靜清涼,有如人間仙境世外桃園,讓人駐足不忍離去,遙想當年那些抗日義士們,應當也是坐在瀑布下,把酒言歡高談闊論,山谷中彷彿也迴蕩著爽朗的笑聲。
舊碗
下洞瀑布3
下洞瀑布從地圖位置上看來,距離北宜古道只有幾百公尺距離,不過搜尋過一陣後,並未發現到有任何路徑可以再往上,休息過後便原路返回尖山湖,此時天空開始飄起小雨,加緊趕路,終於趕在大雨前回到登山口,不過也已是一身狼狽。(10:40)
下洞瀑布4
經過這一個多月的探訪,這一趟北宜古道系列終於畫下句點,讀者們如對這一系列北宜古道有興趣,建議可以按以下之順序閱讀,從深坑、石碇、坪林到宜蘭,一同體驗先民篳路藍縷闢路之艱辛。
990425深坑烏月山、德鄰居
990512石碇淡蘭古道、坪林籟狸尖山
990420坪林湖桶古道(胡桶古道)、東坑山、梳妝頂山、梳妝樓山、柑腳坑山、虎寮潭山
990502坪林幽美山徑、北宜古道、尖山湖古道
990515坪林刣牛寮古道、風空子溪山、北宜古道、幽美山徑
990411宜蘭礁溪跑馬古道、後湖子山、水鴨湖、鵠子山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990523坪林下洞瀑布

5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狼主:您好!
我是文兆群,在台中山線社區大學,教一些山岳常識的課程,舉凡山岳,湖泊,古道,河流,原住民...等等.無意間發現您的部落格,對北部地區的山岳,古道,煤礦...等等有著深入的了解,尤其對其人文歷史背景的述說,更是讓我佩服,在此我有個不情之請,我是否可以引用您的文章,照片作為我上課的教材之用,我會向我的學員說明,引用的來源及出處,只在課堂上使用,不會任一流出.靜候您的佳音.

匿名 提到...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Shepherd's Wolf 提到...

網誌塗鴉之作,不值一哂,如有可供參考的內容,歡迎引用,網誌照片解析度較低,如需原始檔可來信聯繫.

匿名 提到...

邱逢甲故居在北屯蔀子巷學生時代還常去買荔枝中堂有邱逢甲偉人相

Shepherd's Wolf 提到...

北屯廍子巷為丘逢甲的兄長丘先甲墓園,也是逢甲大學的創校舊址,現為中台科技大學,有機會再規劃個逢甲文化史蹟一日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