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4日 星期六

1040124雙溪-富三煤礦(東福煤礦)、新德昌煤礦、頂雙溪煤礦(武丹煤礦)

富三煤礦位於新北市雙溪區平林地區后番子坑,前身為陳曾進經營之東福煤礦,新德昌煤礦礦主為徐火木,後併入頂雙溪煤礦,頂雙溪煤礦位於平林溪的上游,日治時期即以武丹炭礦名稱開採,戰後歷經多任經營者,後由鄭塘坡以合夥組織經營頂雙溪煤礦開採,民國70年收坑。

富三煤礦及頂雙溪煤礦的交通方式,公車有多條路線經過,但班次不多,780路雙溪往盤山坑,781路雙溪往長源,782路雙溪往柑腳,F823路平溪觀音山至福隆火車站,以及首都客運1577路南港車站往福隆,於上林站下車。自行開車由暖暖經臺2丙線基福公路,過上林國小,左轉至后番子坑即可。狹窄的產業道路,為以前礦場輕便路的路基所改建,單向通行尚可,會車便有點勉強,需擇路幅較寬的地段為之。

仙公廟

后番子坑仙公廟據雙溪鄉志所載在舊輕便路邊山壁下,主祀五穀仙帝,配祀土地公,約從煤礦興盛時期開始供奉,原有五縠先帝神像係自竹寮坑分香而來,早年遭地主廖某妻遷廢棄,因僅存二香爐,五穀先帝居左,土地公居右,其神為后番子坑與內平林信眾所供奉,擇此天然石巖為祠宇,並組仙公會,每年2月16日祭典,並吃會,會員為番子坑中農家,至今仍有十餘人,以前居民經濟力較弱,無力建廟,因擇此地祭祀,許久亦未改建,後來舊輕便路改修築為汽車路,屢施柏油加高後,石巖反陷路下,遇雨則積水,祭拜時爐低人居高,無法上香,因議建廟移祀,民國88年動工建廟於石巖前不遠處,新廟宇坐東向西,在石巖前數公尺處。

富三煤礦坑口位於橋邊

過仙公廟後遇岔路,左上往后番子坑3號,右下往富三煤礦,先取右下水泥小徑沿溪邊直行,約莫3分鐘後抵達水泥橋,橋邊仔細搜尋一番後,發現一道橘色的小涓流匯入,溯源找到橋頭旁似有一處陰暗區域,隱藏在低垂的蕨類植物後方。

富三煤礦坑口

經過一番整理除草,終於讓富三煤礦的坑口重見天日,不過坑內積水數吋深,底部泥土軟爛,稍一用力往前跨步,即深陷其中,積水經攪拌後,腐朽的氣味迅速由底層竄出,試圖挖出一條水道排除坑內積水,大量泥水頃刻洩出,將原本清澈見底的溪流染橘。

富三煤礦坑內

此礦原稱為東福煤礦,礦業字第1274號,執照臺濟採字第605號,礦區面積85公頃98公畝48公厘,礦權人陳曾進。後移轉予富三煤礦股份有限公司,改稱富三煤礦,執照臺濟採字第2758號,礦區面積不變。該礦開採下部系煤層,主要坑道水平坑及斜坑。

坑內望向坑外

富三煤礦股份有限公司資本總額20萬元,核准設立日期54年4月9日,經營煤礦開採煉焦及販賣業,民國62年12月3日建三字第062159781號撤銷公司登記。

止血良藥

清理雜草的過程中,由於未戴手套,赤手拔除小草,植物雖柔弱,然葉緣細毛如刃,一不留神劃開皮肉,當場血流不止,臨時找不到可以止血的物品,忽然發現旁邊的筆筒樹可以派上用場,立即刮取頂端嫰芽上的金毛,其觸感類似衛生紙,敷貼於傷口上,馬上收斂止血,效用神速,醫書誠不我欺也。

后番子坑3號

返回岔路口後,取左側前往后番子坑3號,此處山谷間為一大片已開拓之坡地,僅有2戶人家,其中右側為外地台北人所購,未種植任何作物,左側為雙溪在地人的田園,居民蔡老先生生於昭和3年,靠務農為生,以前礦業興盛時,曾與礦場交易坑木,並做過短暫礦工。

福德宮

后番子坑福德宮坐南朝北,眺望大竹林山連峰,內部供奉石頭土地公。土地公由來據雙溪鄉志所載為移墾時期,農民於闢地種花生時,自泥土中掘出,被認為是田頭土地公,因就地疊石建小祠,祀於原出土所在,在現今祠宇對面山坡地上田地內,成為坑內農戶保護神。近年因為廢耕,土地被外地人購去,新地主將土地公拆遷於至附近。當地居民蔡氏家族原想將土地公遷移重建,但擲筶不允。民國87年蔡氏家族夢見在現址修建新廟宇,因而再度祈神擲筶,經土地公同意後,於是便集資,遷移改建至現址,除居民發動義工60餘工作天外,耗資40餘萬圓,築成今新廟宇,祠屬中型,用材鋼筋水泥,屋上茸紅瓦、翹脊、蟠龍華飾,並增拜亭,金爐,花圃等,神境約二十餘坪,神宇上題福德宮,聯曰福壽康寧人稱正,德威並重世封神。

舊坑口位置在竹林後方

據蔡老先生指出,此間的舊煤礦坑口已塌,位置在其茶園旁小溪流的上游處,另外在右側外地人家後方也有一坑,同樣塌陷滅失。右側外地人農宅不方便進入,僅能探查老先生家後方的坑口,從茶園上方小徑穿過竹林,橫過溪床岩壁,撥開草叢後找到疑似坑口旁的駁坎,坑口位置遭崩落的土石所掩埋,坑口前方為平路,無安置捲揚機的地點,推測可能是水平坑。

舊坑口已塌

老先生指出此礦為德昌煤礦,老闆是徐水木、徐聯華等人經營,經查閱礦業資料,此礦礦區號碼礦業字第1017號,執照臺濟採字第186號,礦區範圍新北市雙溪區平林、瑞芳區三爪子,面積79公頃79公畝97公釐,礦山名稱新德昌煤礦,礦權人徐火木,此礦後來被併入頂雙溪煤礦。

往頂雙溪煤礦

雙溪地區原本有多處礦場,後來陸續由鄭塘坡收購,包括雙溪鑛業及頂雙溪煤礦,各礦場的薪資待遇略有差異,雙溪地區礦工常互相打聽,進而更換福利較佳的礦場工作,但後來礦場被鄭塘坡壟斷,不論換到那一個礦場,薪資皆固定,礦工的生計無形中遭到剝削。

溪流

蔡老先生說附近還有個大的礦場,位於西邊的山後方,可先下至平林溪,再沿著溪流上溯,礦場在溪流旁,稱為「武山煤礦」,此名稱與後來發現由藍天隊所釘的「武達煤礦」遺址為同一地點,不過在查閱文獻時,僅找到「武丹炭礦」一詞,推測可能是台語音譯時的傳寫錯誤。不過跟很多當地居民聊天時,大多稱「武山煤礦」並無疑義。

鐵軌

由於不清楚往礦場的路線,一開始傻傻的溯溪而上,但行至中途遭遇到無法跨越的深潭,只好再繞回來另尋蹊徑,改從一處髮夾彎附近的登山口進入,打算先登山,再越嶺下至礦場,算是繞遠路,此山徑路跡明顯,出發後不久在溪谷間發現一截鐵軌,信心大振,不過隨著山徑遠離溪谷,途中未發現任何坑口,熱情也慢慢被澆息。

福德宮

中途遇到一座石砌的土地公廟,外觀爬滿藤蔓和蕨類植物,經過一番整理後,才讓其恢復原本樣貌。小祠內部供奉福德正神牌位,石座上擺放香爐,土地公可能被移往他處供奉,門額書「正神享富年」,門聯為「福以土並厚」「德配地無疆」,誠心祝禱後再度啟程。

越嶺

鄭塘坡的雙溪鑛業曾是雙溪最大礦場,位置在柑腳地區,雙溪多數的礦工都在其礦場內謀生,後期煤礦業沒落,經營不善,積欠礦工薪水數月未發,因此許多雙溪礦工提起鄭塘坡,印象都不是很好。森林小徑頗幽靜緩步向上,途中遇到數次岔路路跡不明但總能接回正途,來到鞍部附近後,取往上的岔路越嶺,走一小段後,在轉彎處逕下切至溪谷,幸運直達礦場。

頂雙溪煤礦坑口前駁坎

礦場主坑口已塌,上方的土石相當鬆軟,崩落的土石雖掩埋了坑口,但坑內仍有源源不絕的地下水湧出,因富含鐵質,沈殿後呈橘色。坑口對面尚殘存許多礦場建築,皆位於平林溪的右岸,最尾端的部分為炸藥庫房,分左右兩間,各自存放炸藥及雷管,庫房外圍為間隔約2公尺的通道,最外側則是石砌圍牆。

頂雙溪煤礦坑已塌

頂雙溪煤礦日治時期原礦字第1803號,大正8年3月設立礦權,礦區雙溪庄平林,面積261,450坪,大正11年增為272,054坪坪,礦權人大正8年至昭和元年鄭喜等3人,昭和2年至昭和4年周再思,昭和5年至昭和9年株式會社泉源商行,昭和10年至昭和16年林開郡,昭和17年株式會社泉源商行,昭和13年至昭和16年代理人林大化。礦山名昭和3年以後稱為武丹炭礦。

頂雙溪煤礦事務所

日治時期開採情形整理如下表:
年度面積產量礦山名礦權人
大正8年261,450坪鄭喜外三名
大正9年261,450坪鄭喜外三名
大正10年261,450坪鄭喜外三名
大正11年272,054坪鄭喜外三名
大正12年272,054坪鄭喜外三名
大正13年272,054坪鄭喜外三名
大正14年272,054坪鄭喜外三名
昭和元年272,054坪鄭喜外三名
昭和2年272,054坪周再思
昭和3年272,054坪2,807,600斤武丹炭礦周再思
昭和4年272,054坪1,389,825斤武丹炭礦周再思
昭和5年272,054坪1,593,833斤武丹炭鑛株式會社泉源商行
昭和6年272,054坪1,844,075斤武丹炭礦株式會社泉源商行
昭和7年272,054坪386瓲武丹炭礦株式會社泉源商行
昭和8年272,054坪武丹炭礦株式會社泉源商行
昭和9年272,054坪武丹炭礦株式會社泉源商行
昭和10年272,054坪1291瓲武丹炭礦林開郡
昭和11年272,054坪3139瓲武丹炭礦林開郡
昭和12年272,054坪武丹炭礦林開郡
昭和13年272,054坪武丹炭礦林開郡代理人林大化
昭和14年272,054坪武丹炭礦林開郡代理人林大化
昭和15年272,054坪武丹炭礦林開郡代理人林大化
昭和16年272,054坪武丹炭礦林開郡代理人林大化
昭和17年272,054坪武丹炭礦株式會社泉源商行

事務所內部

頂雙溪煤礦礦業字第904號,執照臺濟採字第1541號,礦區雙溪區平林、平溪區十分寮、瑞芳區三爪子,面積250公頃3公畝82公厘,民國36年6月李清彩經營,民國41年9月由黃滋藩經營,民國44年由蔡双郎經營,民國45年10月由鄭塘坡以合夥組織經營,民國52年1月改組為公司組織繼續經營,執照臺濟採字第2567號,礦山名頂雙溪煤礦第一礦場。

礦場石厝

頂雙溪煤礦股份有限公司,資本總額500萬元,核准設立日期民國51年12月26日,營利項目煤礦及副產物之採取製造加工買賣及代銷業務、有關前項業務之投資及附帶業務之經營、為同業間向政府機關借款之相互保證業務。民國80年9月5日撤銷公司登記。

炸藥庫房入口

頂雙溪煤礦煤床屬下煤系,位於平林背斜軸之北翼,其岩層為頁岩及砂岩之互層,傾斜在58至60度間,走向大致北東80度。共含煤3層,夾層厚30公分,其下16.5公尺為本層,厚40公分,又下24.2公尺為下層,厚80公分,開採本層。共有可採煤蘊藏量約20萬公噸,煤質屬煙煤,性稍粘結,可以煉焦。

炸藥庫房

該礦主要坑道為第二斜坑,高6呎,寬7呎,延長530公尺,民國53年再進展280公尺,總長810公尺,利用機械掘進,坑內分東西拓片道,已達第4片道。該第4片道及第3片道之西邊,已進抵原已停採之第一坑道,因恐該坑積水湧入第二坑,故西片道停採,僅靠東片道生產。因東邊煤質不如西邊,故擬將坑道延長280公尺後,增闢第5第6第7東西片道,則可增加生產至每月原煤2000公噸。

流籠位置,旁為水圳

坑內採煤取長壁法,採煤場用廢石填充。通風有30馬力通風機一台,安裝於排風坑口,另有7.5及10馬力者各一台,分別裝置於二片道東及西,排水有30馬力排水機3台,分別裝置於三片口、五片口及七片口,每分鐘排水量55立方呎。

捲揚機房

坑內搬運,採煤面開採原煤利用重力下滑至坑道,由煤車推送至總坑道第二斜坑,再由坑道口100馬力之捲揚機絞上。坑外動力悉賴台電電力,計有配電設備30KVA變壓器三台及2KVA者1台,每月需電在20000度左右。坑外搬運,由二坑坑口至煉焦場約計550公尺,用煤車推送,如原煤須經水洗及煉焦者,則經煉為成品後,再由坑外車運送至頂雙溪車站貯煤場。

捲揚機房牆面

該礦洗選及煉焦程序,為原煤出坑後,經人工選煤剔除石塊,再由人工水洗兩次,以第一次水洗煤,製煉鑄焦,第二次者滲雜沉澱煤粉,以之製煉鍛焦及半焦,共有煉焦爐48個,每爐加入原煤1.5公噸,可出焦0.75公噸。所煉焦炭中鑄焦約佔60%,鍛焦及半焦約佔40%。坑內工130人,坑外工86人。降煤礦場至頂双溪車站7.5公里,舖有輕便軌道銜接,作為降煤之用。統計民國37年開採民國70年收坑,開採29年,中休3年,開採29年,總產量464,500公噸,年平均16,017公噸。

后番子坑10號

礦場所在位置地勢較高,平林溪右岸的道路至盡頭後,中間有一段可能是用流籠運輸,傳送至平林溪左岸地勢較低的輕便台車道,這一段路程較長,中間還設置一間捲揚機房,台車道的出口在后番子坑10號民宅後方。

水牛

雙溪地區山川景緻優美,水牛田野漫步吃草,彷彿回到數十多年前的鄉間,時光似乎在此地停滯,走訪境內多處礦場,所遇居民質樸,樂天知命好客,對此地濃厚的人情味留下深刻的印象。

2 則留言:

mori.wei 提到...

我是藍天隊的mori,感謝你詳實的記錄,幾年前從大平林山摸黑下來,發現有條輕便道,所有就問當地人這裡有個"武山煤礦",後來查雙溪鄉志寫"武丹煤礦",後來改為頂雙溪煤礦,但是經建版的地圖卻標示位置在后番子坑3號,2009年發現此礦坑,隊友下山後問后番子坑10號可能是聽錯了"武達煤礦',因為原先知之兩處的位置不一樣,所以以為是不同的礦坑,現在既然知道了,我們會更正礦坑名稱.

Shepherd's Wolf 提到...

感謝mori兄和藍天隊辛苦開山闢路,讓後進者得以親近山林,探訪更多在山裡的礦坑故事。